CRO指數暴跌9% 多隻千億白馬“臥倒”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剛剛!醫藥股集體重挫,CRO指數暴跌9%,多隻千億白馬“臥倒”…發生了什麼?)
今天上午,年內反覆走強的醫藥股集體大跌,特別是醫藥股中CRO概念股集體暴跌,相關指數盤中暴跌超過9%,多隻市值超過千億元的股票大幅下挫。
由於創業板指數的權重股有多隻醫藥股,相關股票的大跌拖累創業板指數走低,截至上午收盤,創業板指數下跌2.32%。
來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1 多隻千億市值醫藥股暴跌 CRO指數盤中跌超9%
行情數據顯示,醫藥股上午集體大跌,截至上午收盤,Wind醫藥生物指數暴跌4.29%,多隻市值超過千億元的醫藥股跌停,或跌幅超過10%。
資料顯示,復星醫藥集團業務領域策略性佈局醫藥健康產業鏈,立足中國本土並拓展全球化業務,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並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涵蓋到醫藥商業領域。集團在創新研發、BD、生產運營及商業化等多維度踐行國際化戰略。2020全年研發投入共計40.03億元,同比增長15.59%;其中,研發費用爲27.95億元,同比增加7.54億元、增長36.94%。
”牙茅“通策醫療跌停,公司目前市值仍超過1100億元。資料顯示,通策醫療是一家以醫療服務爲主營業務的主板上市公司,致力於打造有使命感、將醫學精神和科學精神完美結合,集臨牀、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大型口腔醫療集團。根據2020年報,目前公司擁有已營業口腔醫療機構50家。
“眼茅”愛爾眼科盤中跌幅超過10%,公司目前市值仍超過3300億元。
醫藥股中,跌勢最爲兇猛的要屬CRO概念股。
Wind編制的CRO指數盤中暴跌超過9%,多隻相關個股跌幅超過10%,或觸及跌停。
CRO龍頭股藥明康德A股暴跌7.2%,藥明康德目前市值超過4000億元。資料顯示,藥明康德是全球領先的製藥以及醫療器械研發開放式能力和技術平臺企業。作爲一家以研究爲首任,以客戶爲中心的公司,藥明康德向全球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以及醫療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實驗室研發、研究生產服務,服務範圍貫穿從小分子藥物發現到推向市場的全過程,以及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從產品開發到商業化生產服務、醫療器械測試服務等。
市值超過1300億元的泰格醫藥暴跌14.22%,資料顯示,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臨牀合同研究組織(CRO),專注於爲醫藥產品研發提供I-IV期臨牀試驗、數據管理與生物統計、註冊申報等全方位服務。公司的臨牀研究業務幾乎包括了我國GCP中提出的全部臨牀試驗內容,完備的服務內容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國內外製藥企業的臨牀研究要求。
康龍化成暴跌9.70%。根據公司2020年報,公司擁有成熟的小分子創新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發服務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把公司的專業能力擴展到藥物開發及生產的各個階段。爲滿足客戶對藥物研發服務的需求,公司將服務範圍擴大至臨牀研究及CMC(小分子CDMO)服務領域。公司的藥物開發服務平臺提供主要包括經過NMPA、FDA和OECD三重GLP認證的藥物安全評價服務,化學及製劑工藝開發服務,GMP化學原料藥及藥物製劑生產服務,完整的放射性標記物合成、分析及臨牀試驗服務,並在中國和美國兩地提供臨牀試驗服務,包括藥物&器械註冊申報、醫學事務、臨牀運營、數據管理和生物統計以及生物樣本分析等。
其他多隻相關概念股也集體暴跌。
2 何原因引發共振?
對於醫藥股,特別是其中的CRO概念股集體大跌,一些市場觀點認爲,可能與前期該板塊漲幅過大有關,目前是正常的技術調整,還有一些市場觀點認爲,可能與近期行業的政策動向有一定關係。
比如7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佈公開徵求《以臨牀價值爲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意見的通知。
通知指出,藥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決患者的需求。藥物研發應以患者需求爲核心,以臨牀價值爲導向已經成爲普遍共識。目前我國抗腫瘤藥物研發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腫瘤患者對於藥物的安全性、治療體驗和生存質量都有了更高的期望。抗腫瘤藥物研發,從確定研發方向,到開展臨牀試驗,都應貫徹以臨牀需求爲核心的理念,開展以臨牀價值爲導向的抗腫瘤藥物研發。
通知指出,爲落實以臨牀價值爲導向,以患者需求爲核心的研發理念,促進抗腫瘤藥科學有序的開發,藥品審評中心組織撰寫了《以臨牀價值爲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形成徵求意見稿。
對此,東吳證券的研究觀點認爲,倒逼藥企加速創新,Me better 藥更受審評青睞:從臨牀試驗設計看,《原則》指出抗腫瘤藥選擇陽性藥作爲對照時,應關注陽性對照藥是否反映和代表了目標適應症患者最佳用藥情況;當計劃選擇安慰劑或BSC(最佳支持治療)作爲對照藥時,則應確保該適應症在臨牀中確無標準治療;當有BSC時,應優選BSC作爲對照,而非安慰劑。一方面,這使得創新能力更強,致力於Me better和First in class藥研發的 BigPharma與Biotech公司受益,同時也無形中加大了藥企新藥研發難度。另一方面,頭部 CXO 公司憑藉技術平臺與申報經驗優勢,有望在此條件下,增加訂單數量。
東吳證券還認爲,臨牀試驗成本增加,外包滲透率長期有望轉而提升:《原則》出臺後,更新的研發方向,更多以 BSC 做對照的臨牀試驗等將增加藥企臨牀試驗的成本,對新藥研發中的臨牀試驗設計與患者招募提出更高要求。
東吳證券認爲,擁有資金優勢的創新藥企、以及擁有豐富臨牀試驗設計經驗及充足臨牀資源的頭部 CRO 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東吳證券認爲,短期看,《原則》可能影響部分創新能力較差藥企的研發投入與意願。但長期看,其認爲創新藥研發的馬太效應將更加凸顯,管線豐富的頭部藥企受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