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車隊卯上小新創 掀16億代駕市場龍頭大戰

臺灣車隊董事長林村田(左3)調降收費搶客,並大找代理駕駛,硬槓臺灣代駕。(商業週刊提供)

計程車龍頭臺灣大車隊,爲何跟一個新創網路公司卯上了?

7月底,臺灣大車隊宣佈,要把酒後代駕費用大砍一半,董事長林村田親自督軍,目標2、3年內徵2000多名司機

一個新創公司:「臺灣代駕」在臺灣大車隊眼皮下,竟成爲了臺灣最大的酒後代駕公司,這對臺灣大車隊是不小刺激。

「我們(大車隊)資源這麼多,不可能在交通領域做輸別人!」林村田接受專訪時說

臺灣酒後代駕萌芽,可追溯2012年。當時,在臺北市政府號召下,20個計程車隊推出酒後代駕服務,但收費1000元起跳,價格偏高,等於民衆在熱炒店花400元吃飯喝酒,要花2.5倍價格找人幫自己把車開回去,導致使用意願低落。

想讓小黃司機多賺,成盲點

然而,這其實是極具潛力市場。臺灣代駕執行長劉子莊表示,臺灣代駕趟數,每天只有近1000趟,但韓國光1天就有70萬趟。臺灣人口約韓國一半,保守估計,每天應該有3萬到9萬趟的需求,依目前看來,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林村田保守推估,臺灣1年起碼有4百萬趟的代駕需求,若一趟收費400元,1年有16億的產值,接近大車隊去年18億的營收

林村田說,臺灣大車隊很早就進入此市場,然而,大車隊剛開始發展代駕業務時,是小黃司機來兼差,因爲他的初衷,是讓司機有更多的收入來源。

不過,這樣的操作方式碰到一大難題:當小黃司機暫停路邊載客去兼差代駕,送客人到家後,還要折回客人上車處去開自己的車,這導致代駕費必須依跳錶車資收2倍的錢才合理。這是大車隊爲何之前的代駕費用,要650元起跳。

臺灣代駕策略則是仿效韓國,它聘用非小黃司機的代理駕駛,有職業駕照、良民證、無肇事紀錄以及5年以上駕齡,通過面試即可成爲代駕司機。

兩方對決皆採外送平臺策略

這些駕駛,如同騎着摩托車滿街跑外送員,代駕或外送多半是他們工作之餘的兼差。他們不像小黃司機必須停下載客工作,去從事代駕,省去機會成本,自然能開出比計程車隊有競爭力的價格。

收費較低,也反映在業績上。臺灣代駕目前每月可接約1萬4千趟訂單,臺灣大車隊僅3000多趟,業績只有1/3。

林村田說,去年底看到自家代駕業績,心裡不解:「怎麼從第一名做到第二名?」擁有6、70名IT工程師,資源、先天條件兼具,怎會輸給一家新創公司?

林村田反省,過去,他太執着要讓司機多賺點錢,兼做代駕,導致收費太高,未站在消費者立場去想。這次,他把收費砍一半,從650元起跳降至330元,再大舉招募代理駕駛,目前已有400多名。

大車隊開始招募非小黃司機的代理駕駛後,等於要用對手的操作模式,與它開打。

「臺灣代駕」強化App迎戰

對於大車隊誓言反攻,臺灣代駕執行長劉子莊笑說:「歡迎!」他說,正着手規畫一系列的補貼政策反擊。

這場代駕龍頭之爭,除了比價格,還要比誰的服務較細膩、叫車流程較順暢。

大車隊計劃,請資深計程車司機訓練代駕司機的技術,提高車輛行駛穩定度,「如果司機一直急煞,走走停停,酒客很容易吐出來。」負責規畫大車隊代駕業務的專案經理陳心毅表示。

劉子莊則說,新創公司資源有限,他們會把資源鎖定在軟體行銷上,尤其是讓App的介面很好用,因爲酒客要叫車時,通常已暈頭轉向,如果他們用手機找代駕不順利,下次就不會用了。這也是Uber能以科技公司之姿勝出的原因。

大車隊大幅降價,宣示酒後代駕行業的競爭。林村田估算,目前酒駕市場1年約16億元產值中,假設大車隊拿下一半市佔率,即8億元,再跟代駕司機抽20%的費用,就有1億6千萬元營收,數字雖然現在不大,但會是未來重要成長引擎。因爲,媒合計程車收入受限政府管控計程車牌照數量,成長終究有限。

然而,相較日、韓及中國的酒後代駕已相當成熟,臺灣仍在起步階段,消費者要接受代理駕駛的消費習慣,這取決於多重因素:如酒駕罰則是否夠嚴格,讓大家不再敢酒後駕車,或是,大家對代駕品牌已有信心,敢託付愛車,甚至於,酒後代駕的法規,是否夠明確,也是關鍵。若這些都到位,林村田說:「這塊市場真的不能小看!」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16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