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戰3》戰艦巡禮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作爲一款軍事競技類網遊,在《大海戰3》中出現了大量一戰二戰時期的知名戰艦,爲了能讓玩家更深一步地瞭解這些戰艦的過往與現狀,我們特別爲大家準備了“《大海戰3》戰艦巡禮”這一系列戰艦介紹專題內容,使這些沉寂於歷史之中的戰艦能夠再次活躍在我們眼前。
今天爲大家介紹的北安普敦級其實是彭薩科拉級(Pensacola Class)重型巡洋艦的改進型。其主要分別是主炮方面,由於安裝在彭薩科拉級巡洋艦的4座203mm炮塔實在是太重,於是在北安普敦級上減少一座,裝有3座三聯203mm炮塔,火力上並不比彭薩科拉級巡洋艦差很多。原先該級安排裝備魚雷發射器,但後來開工時被撤消。北安普敦級也安排了載水上偵察機,由於增加了一個大型機庫,使飛機數量比彭薩科拉級巡洋艦增加到4架。該級裝甲防禦從新設計過,增加了多個防水隔艙,提高了抗沉性,但裝甲和彭薩科拉級巡洋艦是一樣,只能防禦驅逐艦的攻擊。因此在後來的戰鬥中這個嚴重的問題被逐步顯示出來。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的設計開始於1926年彭薩科拉級重巡洋艦之後,最初希望將主炮數量修改爲八門(當時國際上慣用的設計方案),增強抗打擊能力和載機數量。主炮的設計有三座三聯或四座雙聯裝兩種方案,都會導致前甲板、船體和幹舷的加大。內部火控室也將由兩個增加到四個。最後四座雙聯的設計將導致艦體過於狹長,影響結構強度而採用了九門炮的設計方案。建造過程中一部分排水量被節省下來用於加強防護力,側舷裝甲被增加到7英寸以保護彈藥庫,但主機和炮塔裝甲只能防禦6英寸炮彈。加裝了部分指揮設施使之能勝任艦隊旗艦的職責。雖然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和削減,建成時仍然超過倫敦海軍條約對重巡洋艦1萬噸的限定。
“北安普頓”號
在FY29計劃中通過了建造六艘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的決議,前三艘作爲小隊旗艦,後三艘作爲艦隊旗艦,用於防護的重量達1057噸。動力部分、主副炮武裝與彭薩科拉級相同,最薄弱的環節是對空防禦,因爲柯爾特開發的37mm高炮來不及裝備到本艦,此外還保留了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最後,對載機部分進行了調整,在後煙囪的周圍安裝了具備防爆功能的機棚,使飛機的操作更加方便,也保護脆弱的機械免遭本艦火炮射擊時的破壞。機棚裡共可存儲四架水上飛機,還可在彈射器上攜帶兩架,但通常只會裝載四架飛機上艦——彈射器上的飛機往往是艦上最容易起火的物體。戰前進行的改造主要是增強了防空能力。
軍事博物館中北安普頓級重型巡洋艦
1942年11月下旬,日軍爲了給瓜島上陷於困境的陸軍運輸補給品,發明了“鐵桶運輸”的方式,也就是把糧食、藥品等物資裝入鐵桶,但只裝一半,以使鐵桶能夠在水中浮起,然後進行密封,用繩索連接,固定在艦艇的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漂向瓜島,再由島上的部隊用小艇回收。11月29日,日軍派遣6艘驅逐艦運載了1100個鐵桶和少量部隊,由2艘驅逐艦掩護,在當時日軍最優秀的水雷戰隊指揮官田中賴三海軍少將的指揮下,從肖特蘭島出發去瓜島。由於日軍艦艇在肖特蘭島的集結,引起了美軍的注意,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哈爾西在綜合破譯密碼和空中偵察所得到的情報後,命令賴特少將指揮的第67特混編隊在當日從聖埃斯皮裡圖島出發,前往瓜島阻擊日軍的增援。11月30日夜晚,正在投放鐵桶的日本驅逐艦被美軍軍艦雷達發現,美軍前衛驅逐艦申請魚雷攻擊,但是美軍編隊司令賴特認爲日艦距離尚遠,兩人在報話機上進行了長達四分鐘的交換意見,他才相信日艦已經不遠了,同意發射魚雷,錯過了最佳時機,魚雷沒有擊中目標。此時,擔任警戒的日本“高波”號驅逐艦也發現了美軍艦隊,通知了田中少將,他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鐵桶,投入戰鬥。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日軍只採用魚雷攻擊而美軍以火炮射擊,雖然美軍的火力極其兇猛,並且打壞了“高波”號,但是美軍炮口射擊的火光爲日本驅逐艦提供了良好的靶子。日軍93式氧氣魚雷發揮射程遠、隱蔽性好、威力大的特點,一舉擊沉美軍“北安普敦”號重巡,重創“明尼阿波利斯”號、“新奧爾良”號、“彭薩科拉”號三艘重巡。隨後,除“高波”號以外的日軍驅逐艦安全轉移,而美軍則畏懼日軍的魚雷和搶救受傷船隻不敢追擊,海戰結束。
《大海戰3》中的北安普頓級重型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