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生動回溯中國共產黨劈波斬浪的壯闊歷史
電視劇《大浪淘沙》昨晚在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開播,作爲 “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劇目展播的一部力作,它以全新創作理念回望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一直到1945年“七大”召開的奮鬥史。那是中國共產黨劈波斬浪、力挽狂瀾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民族獨立的壯闊歷史,激動人心的理想信念形成的力量是電視劇最有力的代入感,它讓年輕觀衆跟着劇情回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路歷程、人生選擇、命運走向和信仰光芒。
該劇由嘉娜·沙哈提執導,保劍鋒、成泰燊領銜主演,杭州佳平影業有限公司、上海尚世影業等聯合出品,採用獨特的雙時空結構回答了“黨史劇”的創作起點。“前期劇本開發時,我們在大量閱讀史料的過程中常常生出感悟,覺得回望歷史、學習黨史,在我們內心是有着渴望的。於是我們提出,何不就以年輕人學習、講述黨史的過程,來貫穿整個故事。”沙哈提說,此後在年輕羣體中的調研結果也印證了主創的判斷——“當下的年輕人,他們內心有着學習黨史的真切需求。”電視劇要做的,就是以藝術化、年輕態的手法,真誠地迴應需求。
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着人民的重託、民族的希望。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輾轉召開,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一大代表共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啓航。但要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還得從1919年巴黎和會和五四運動的爆發講起。《大浪淘沙》中,現代青年陳啓航的回溯也從這裡開始。
該劇篇幅40集,劇本運用當代史觀,回望1919年至1945年發生的諸多重大事件,即系統性梳理五四運動至中共七大的歷史。這26年間,既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爲救中國尋求真理的篳路藍縷,也是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大浪淘沙》用陳啓航剪輯黨史視頻的嵌套式戲劇結構,把散點事件連珠成串。◆下轉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而這一歷史的貫穿,也將剝開‘大浪淘沙’的真諦。”沙哈提說,在那個道路多崎嶇、主義多爭鳴的亂世,我們的革命先輩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證明,只有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救中國。與此同時,隨着毛澤東、陳獨秀、董必武、何叔衡、鄧恩銘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命運發展,觀衆也將看到,這些曾經並肩出發的人物,因爲在歷史轉折上的不同選擇,最終走向了不同的命運。“革命之路上、時代浪潮下,有信仰則有底氣,堅守初心則吹盡狂沙始到金。人物的迥異命運鏡照之間,剝開‘大浪淘沙’的真諦。”
翻閱黨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畫外音並不少見,但多爲全知視角,客觀而冷靜。《大浪淘沙》很特別,它借年輕人陳啓航的思維與內心,爲黨史的回眸增添第一人稱的溫度與親切。
故事裡的陳啓航與當代的普通青年一樣,掌握着互聯網時代的技能,也有着所學專業、興趣與事業難以合而爲一的困惑。他的視角之所以能被熒屏前的年輕人代入,不僅僅因爲年齡、職業與生活環境的設定,還在乎他決定做黨史視頻的原因。機緣巧合下,他從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沉浮中得到啓示,從此改變了主播的內容方向,專攻黨史。沙哈提說,這正是《大浪淘沙》以當代青年視角打開黨史的最大意義。
後續劇情中,陳啓航在製作黨史視頻的過程中受到關注,也遭遇爭議。以黨史視頻爲契機,他還將結識一羣朋友,這其中有基層黨員、歷史迷,也有與他一樣曾經困惑的同齡人。在沙哈提看來,劇情與創作過程始終有着互文的關係,“與陳啓航一樣,我們的創作,也是一個不斷查閱史料,多方位參考人物傳記、自述、考證文章的過程;與故事裡年輕視頻創作者的困擾相似,我們對於年輕人能否承擔得起厚重黨史的講述,也是在壓力中創新”。
前些日子,年輕的網友中流傳一句話:“電視劇《覺醒年代》有續集嗎?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大浪淘沙》裡,陳啓航有句臺詞異曲同工,“‘一大’所開創的歷史,直到今天還延續着,你我就生活在其中,這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在主創看來,劇中的當代視角就是歷史時空的延展生髮——歷史時空下,革命先輩們披荊斬棘爲了什麼?視頻的製作者陳啓航,以及正在觀劇的萬千年輕人都會明白,一切都是爲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此,歷史的迴響便在熒屏上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