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北起點的華麗轉身

“碧天雲外天外有天,天下的美景景晴蘭……”在臺湖演藝車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韻大鼓傳承人李想表演的京韻大鼓《碧雲天外》,收穫了臺下觀衆陣陣掌聲。11月27日,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主辦的聚焦北京城市中心攝影採訪活動在北京通州舉行,來自中央和省地市縣主流媒體的140餘名攝影記者走進通州,用鏡頭講述通州故事。

通州是首都北京的東大門,是京杭運河起點。據《南亭四話》記載,乾隆皇帝南巡時,出了只有“南北通州”這四個字組成的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隨行的大臣沒有一個人能對出下聯,最後紀曉嵐逛街時發現當鋪,於是以“東西當鋪”四個字組成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通州運河文化源遠流長,涌現出劉白羽、劉紹棠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當代藝術韓美林黃永玉等在此居住創作。從1994年方力鈞嶽敏君等第一批畫家入住宋莊小堡村開始,宋莊已集聚藝術家達7000餘人。隨着2007年宋莊美術館的落成,一系列的民營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應運而生。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考生、其他行業的藝術愛好者選擇來宋莊學習、實踐。截至目前,宋莊鎮有各種規模的藝術培訓機構30餘家,平均每年在宋莊進行各種藝術學習的人數達到2萬人。

冬日裡的北京寒意四起,但不影響臺湖公園人潮涌動。喜歡舞健身龍的老人們,手提五顏六色的健身龍,會集在臺湖公園。當音樂響起時,數十隻健身龍騰空舞動,成爲冬日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同樣熱鬧非凡的還有張家灣公園,張家灣鎮裡二泗村村民們正在進行小車會、抖空竹等文化展演活動。小車會表演者並不是真的坐車,而是把車架套在腰上假裝坐車,再配上推車的、拉車的、公子媒婆等十餘個角色以及鼓樂隊,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張家灣鎮因水而得名,曾是大運河北起點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走過明代的通運橋,矗立在蕭太后河畔古城牆邊,看着歷經500年風雨老槐樹京杭大運河故道遺址,我們不禁感嘆通州古城昔日繁榮與滄桑歷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天的通州又迎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期。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1月,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運河商務區、張家灣設計小鎮,一大批高精尖企業和項目落地,其中106家企業已入駐張家灣設計小鎮。

京杭運河畔,一座生態、文明、宜居的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通向欣欣向榮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