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難度高 鋼構橋體不用一顆螺栓「全靠焊接」

淡江大橋2019年開工進度已達77%。圖/交通部公路局提供

淡江大橋2019年開工進度已達77%,歷時10年的北臺灣交通樞紐。終於將在今年底完工。爲減輕橋面重量,不用一顆螺栓,全靠焊接非常考驗技術。此外,主塔從U1到U53高度達211公尺,每一段獨特的3D曲面造型皆不同,遇上疫情爆發缺工、主塔剛開始便花70天才做好第一個升層,種種都讓團隊憂心能否如期完成。

淡江大橋興建過程挑戰重重,前期因橋體,由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迪(Zaha Hadid)所設計,主塔3D曲面造型嚇跑不少廠商,流標7次。如今淡江大橋已略見雛形,記者隨着主塔斜坡電梯,上到施工中的橋面,夕陽在遠方緩緩落下,施工團隊還在忙進忙出地趕工。

交通部公路局北區公路新工分局第三工務段長鄭閔中坦言,當初不少專家學者建議,乾脆別以原方案施作,將橋塔3D曲面改爲直線,但時任公路局長陳彥伯堅持原設計,自認淡江大橋是他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做,以後這座橋不會再往前。」

鄭說,爲了解廠商擔心的3D曲面如何施作、預算如何編,公路局向國際模板系統大廠DOKA、PERI洽詢,且納入淡水一年約40天受東北季風影響,最終主塔經費從88億,上修至125億、延長工期才決標。雖然一切準備就緒,但3D曲面造型國內外無人施作過,興建過程不如預期中順利。

鄭閔中回憶,當初主橋塔腳施作第一個升層,便花了70天,「大家都想主塔還有52個升層,我們做得完嗎?」好在模板、鋼筋工班做中學,克服困難,升層建造時間從70天縮短至50天、20天,現主橋塔腳已合併,用自動爬模系統,現在最快7天可完成一個升層。

鄭閔中強調,雖然螺栓施工較快,但淡江大橋跨徑長達450公尺,考量耐震度、減少10%橋樑重量,橋體斷面沒用一顆螺栓,全用焊接。

「淡江大橋鋼構橋體不用螺栓,美觀也省重量,但施工品質要求很高」監造淡江大橋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經理劉永輝比喻,淡江大橋如同拼圖,每片在臺北港組裝後,經平臺船運到現場,再由工作車吊上去焊接,跟金門大橋如同積木般堆疊,工法不同。

而鋼構橋體每1個500至600噸,最高可達700噸,焊接技術吃重。劉永輝說,技工中有三分之二是移工,遇上疫情缺工、疫後技術工各地搶人,團隊乾脆自己訓練移工考照。

鄭閔中說,淡水端橋面預估3月閉合、7月完成200公尺高的主塔,八里端9月閉合。完工後往來淡水、八里可以縮短15公里路程、節省20分鐘車程,並減少臺2線竹圍路段、關渡大橋的車流量。

交通部公路局北區公路新建工程分局第三工務段段長鄭閔中。記者蘇健忠/攝影

淡江大橋9月八里端閉合,2025年底可完工。記者蘇健忠/攝影

淡江大橋橋面採用360度焊接。記者蘇健忠/攝影

淡江大橋預計2025年底完工,工人在將移除吊耳後,橋面焊接的地方磨平。記者蘇健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