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滬尾𪿫臺」的謎團! 一排小洞的用途難「洞悉」
▲導覽人員帶遊客參觀「滬尾𪿫臺」。(圖/新北市文化局,下同。)
淡水「滬尾𪿫臺」不僅是清法戰爭後保存完善的遺蹟,更是公告指定的國定古蹟,然而這座擁有上百年曆史的古蹟,卻有個至今未解的謎團,時常引起遊客的興趣。這也是淡水古蹟博物館所規劃的樂齡活動—「樂遊世遺趴趴走」於導覽過程中,所帶給民衆不同的古蹟參訪體驗。
原來是𪿫臺甬道內側兩邊各有一排小洞,其原先的功能和作用目前還有待了解,有些民衆在導覽的過程中,異想天開地說「鳥窩」,但也有人說是「塞乾糧用的」,現場遊客五花八門的想法都有,所猜測的答案,時常讓人不由得捧腹大笑、創意十足。
這些小洞的實際用途還有待考證,有一說是當初建築施工時,爲了砌築上方拱形屋頂,而鋪設鷹架時所遺留的孔洞;另有一說是,牆璧上一個個凹洞是國軍駐防期間因地面潮溼,用來架木板做成隔層及懸掛吊牀之用。
▼一排小孔的功能有待考證。
來自彰化的蕭小姐說,聽完專業導覽解說後,才知道滬尾𪿫臺爲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所建,後改由國軍接管爲軍事禁區,過去難以一窺究竟,現在除了開放大衆參觀,又有定時的免費導覽服務,過程中聽到很多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所以此次參訪讓她覺得開心又有趣。
淡水古蹟博物館代理館長翁玉琴表示,淡水是北臺灣較早開發的地區之一,留下相當豐富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如紅毛城、滬尾𪿫臺、小白宮等知名古蹟景點,但其實這些古蹟建築背後還有非常多小故事跟趣聞等着大家去發掘,希望民衆不妨多停留一下,多利用免費的導覽解說,認識淡水的文化資產。
今年度淡水古蹟博物館的樂齡活動「樂遊世遺趴趴走」規劃了四條路線,其中一條「清法戰爭古戰場巡禮+紅樹林生態之旅」中,便安排了滬尾𪿫臺等周邊的參訪行程,更多相關的活動訊息請至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http://www.tshs.ntpc.gov.tw/)查詢。
▼「滬尾𪿫臺」不僅是清法戰爭後保存完善的遺蹟,更是公告指定的國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