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何以崛起成未來產業?滬政協委員建言“上海方案”
低空經濟作爲未來產業之一備受關注,當前,上海應如何在結合本地創新優勢的背景下做好“低空經濟”產業佈局?
2025年上海兩會期間,不少政協委員重點關注低空經濟領域的制度設計、產業規劃、場景應用、上下游供應鏈配套和與長三角的區域協同等內容,並提出諸多具有建設性、實操性的建議。
錯位競爭
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8月,上海印發《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並提出,要落實四網建設(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從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撐等方面積極推進。
事實上,法律規則與配套措施的制定,是產業集聚發展與深化推進的前提。
爲此,民建上海市委認爲,低空經濟發展需要以地方性立法爲牽引,並將各類政策和實施細則法治化、規範化,上海尚缺乏該產業地方性法律文件,應由經信、交通、公安等部門來共同推動。
臺盟上海市委也指出,低空經濟領域法律制度不完善、產業配套政策不足是現存問題,建議上海可以對低空安全、產業促進等問題開展立法研究,對立法條件不成熟的領域,可由部門牽頭,制定相關標準和制度體系,條件成熟後再形成法規。
配套措施方面,第一財經注意到,多位上海市政協委員通過提案建議,要建設低空經濟相關“示範園區”“總部集聚區”。
“在調研過程中,有低空經濟企業向我們反映,上海具備該產業的先發優勢,但基礎設施、場景運營、信息系統、產業投資等仍未能充分、精準匹配。”上海市政協委員、東方國際集團董事長童繼生此次帶來《關於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示範園區的提案》,他告訴記者,上海可以“示範園區”爲抓手來推動示範應用場景率先落地。
童繼生建議,一方面,可以將虹橋品彙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示範區作爲上海打造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的重點抓手;該示範園區在去年舉辦的“未來出行展”集聚了長三角10餘家eVOTL(電動垂直起降)頭部企業產業鏈主體,有一定基礎。另一方面,依託示範園區的佈局,則可以配套佈局低空經濟相關的起降設施、能源設施、飛行服務站、維修基地等,滿足“飛起來”的規範、安全訴求。
記者注意到,一份來自《關於支持長寧打造長三角低空經濟總部集聚區,加快構築“長三角低空經濟走廊”的提案》(下稱《提案》)也建議,可以進一步發揮長寧作爲上海市低空經濟總部集聚區的優勢,構建“長三角低空經濟走廊”。
該《提案》稱,對於eVOTL上天缺乏高能級適航取證的情況,可以發揮民航華東管理局、民航華東空管局等行業管理機構坐落長寧的優勢,爭取建設1至2家行業領先的適航取證技術服務機構,更好地吸引企業參與。
應用場景
除了法律規則與配套措施,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發展和應用場景也是委員們的關注重點。
童繼生告訴記者,低空經濟應用場景非常豐富,除了現在大家熟悉的搶險、急救、城市管理、農業應用和旅遊之外,還有潛力巨大的山區、近海、島嶼間的物流傳輸等。
“應用場景越多,意味着市場對於低空飛行器的需求越大,與之配套的生產、製造、服務需求也越大,這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需要考慮生產、製造與服務相對應,這就需要頂層設計下的產業化、網絡化佈局和線上、線下載體佈局。”童繼生說,一個產業從0到1,再從1到10,產業規模不斷放大的過程中,需要政策規制等同步發展,形成合力。
上海市政協委員、易百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朱臻也帶來一份《關於低空經濟,上海如何錯位競爭的提案》,朱臻告訴記者,低空經濟產業鏈主要由基礎設施、飛行器製造、運營服務和飛行保障這4部分組成。其中,低空飛行器最大的發展瓶頸在於空域航道的申請,同時還要涉及跨地區飛行所需要的基礎建設(如起降點、機庫、控制中心、數據中心、運營保障中心等)。
朱臻稱,上海發展低空經濟產業,可以利用好現有的人工智能(AI)和5G技術基礎,推動無人機在智慧物流、城市安防、農業植保等領域的高端應用,形成產業高地。同時,在商務航空方面,也能開發面向商務人士的短途通勤服務,並結合黃浦江夜景、崇明島生態區、上海國家旅遊度假區等資源,打造高端空中旅遊產品。
對於低空經濟的細分應用場景,朱臻進一步表示,在無人機領域,目前美團、順豐等企業在外賣、物流等場景中有所嘗試;也有部分地區應急管理保障中心將無人機應用在城市治理、農林植保等場景中。未來,eVTOL還可以在城際交通、旅遊觀光、空中出租車、應急救援等方面將逐步試點鋪開。
“上海在低空經濟的差異化競爭,其更多地是要關注如何結合上海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來推動低空飛行器的發展。比如,低空經濟如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G60科創走廊,外灘、黃浦江,以及(迪斯尼)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金山樂高樂園,崇明生態區等領域和場景。”朱臻說,包括上海目前具有一定優勢的跨域醫療救援、末端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