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花蓮公共藝術節」專展 3大主題民衆飽眼福
策展人劉瑞如解說共藝術展內容,市公所秘書溫策帆(左一)、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左二)仔細聆賞。(範振和攝)
國立東華大學的各種雕塑作品模型,在公共藝術節專展中,最受矚目。(範振和攝)
第一屆花蓮公共藝術節專展,由「樂來樂文化」揭開歡愉序幕。(範振和攝)
花蓮第一屆公共藝術節專展,與會來賓都說贊。(範振和攝)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施行至今20年來,花蓮縣已累積114件公共藝術作品,10日文化局推出第一屆「花蓮公共藝術節」專展,以17個優良案例,鋪陳3大主題,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指出,花蓮因盛產石材,早年縣境多處重要公共空間均設置石雕類型公共藝術,民國87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施行後,花蓮公共藝術百花齊放,迄今已積累60案公共藝術設置計劃達114件作品,從學校到醫院,處處可見精彩藝術品。
爲促進花蓮地區公共藝術與民衆廣泛接觸,花蓮縣文化局舉辦第一屆「花蓮公共藝術節」,紮根美學教育,已於4月、8月及9月分別在東華大學、新城車站及玉里璞石藝術館舉辦3場公共藝術教育推廣活動廣受好評 。
因而決定即日起至明年3月8日在文化局石雕館策畫「公共藝術節」專展,以「不期而藝」爲主題,曾之妤強調,當城市美感逐漸提升,民衆再也不需要特地進入美術館,公共藝術即已融入常民生活,走過的街道就是藝術展場,無牆美術館的概念油然而生,讓人期待不期而遇的美好經驗。
策展的蔚龍藝術公司經理劉瑞如說明,專展內容包括公共藝術大事紀、作品主題區及及閱讀互動區等,其中作品主題區規畫「典範風華、他山之石」、「撫慰傷痛的藝術微光-傷痕公共藝術」及「減法新美學」等3個主題,透過17個優良案例,帶入公共藝術新觀念。
花蓮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委員熊鵬翥指出,公共藝術毋寧說是動詞,展現作品的公共化,藝術家必須與公共空間、使用者鏈結,才能共推運動美學,以收畫龍點睛功效。準議員楊華美等人也紛紛表達支持公共藝術、城市美學的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局今年舉辦的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本月14日公佈得主,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入圍環境融合獎,新城火車站入圍卓越獎、藝術創作獎與環境融合獎,曾之妤期待傑作能爲花蓮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