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關鍵戰役 國內外產業大咖、跨界新玩家佈局搶進

電動車關鍵戰役 國內外產業大咖、跨界玩家佈局搶進。(圖/陳之俊攝)

讓我們跟回不去的燃油車說再見,迎接電動車這個未來主要的移動載具。它甚至不只是交通工具,還可望成爲名副其實、可四處移動的「行動數據中心」。

而實現這一切未來願景的關鍵,正是「充電」這門好生意。不只是車廠、充電設備能源業者機電設備商競相搶進,連加油站、停車場,甚至是建商,都摩拳擦掌地開打卡位戰。繼智慧手機之後的另一場人類生活大革命,已然展開。

電動車,無疑是今年以來最熱門的「關鍵字」。隨着這股狂潮,一種新型態的生活,也開始悄悄顛覆你我的日常。

宜蘭縣三星鄉太平山腳下,不起眼的田邊古厝,一輛電動車爲「充電」專程而來。民宿主人林先生笑說,自己並不是電動車車主,而是去年見電動車正夯,才與友人集資裝了幾支充電樁攬客,結果,民宿詢問度因此大增,還帶動業績成長。

有趣的是,友人黃先生原爲了商機投資充電樁,最後卻愛上電動車,成爲車主。他笑說,換了電動車後,日常生活從此跟着「充電」走,不但吃飯、購物如此;就連旅遊休閒,也是首選「充電生活圈」。

好比說,原本不愛農場休閒活動的他,一次東部長途旅遊,因爲農場可充電,等待期間,他乾脆跟家人暢遊農場,因爲充電停留,「我多花了2000多元,還餵了兔子,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場景移到臺北市永康街,屋齡逾30年的舊大樓,住戶們剛斥資換裝新的機械停車塔,爲的也是「充電」,「這是全臺第一座可充電的機械停車塔。」住戶興奮說。

臺灣立體停車機械產業協會理事長、久瑞智充科技總經理林久晃觀察,臺灣這兩年電動車成長快速,充電需求大增,偏偏地狹人稠的都會區,立體停車場居多,充電樁安裝得克服機電整合,難度不低。

如今技術克服,經營機械停車設備30多年的林久晃認爲,隨着更多電動車款引進,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五年內,臺灣機械充電車位需求將大爆發。

浪潮也吹向中、南部。泰嘉開發營運部特助呂維哲觀察,近一年來,看房購屋者對充電車位詢問度大增,也讓建商意識到,充電之於停車位,如同浴廁與馬桶,「如今充電車位已是建商推案的『標配』了。」

電動車狂潮,不僅掀起百年汽車產業最大變革;更被形容爲「裝上四顆輪子的電腦、數據中心」。不少專家預言,猶如20年前智慧型手機問世後,改變人類生活;如今的電動車,是更大的移動載具,勢必掀起人類生活的鉅變

2035燃油車大限倒數,電動車銷量激增

世界即將翻轉,以下揭露的這三個數字,顯示這一波又急又猛的百年鉅變浪潮,已然席捲而來。

關鍵數字一、全球燃油車大限逼近,再過5年,挪威、荷蘭將全面禁售燃油車。2030年,德國、英國、比利時、丹麥也將跟進(頁100表1)。

關鍵數字二、電動車銷售正以年複合成長率29%速度快速攀升。勤業衆信與彭博財經的調研分析,在各國零碳排壓力與產業政策力推下,電動車銷售佔比在2017年突破1%,達到1.5%後,便快速成長(表2)。

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車市大幅萎縮20%,唯獨電動車一枝獨秀,逆勢暴增43%達324萬輛,佔比4.2%。推估到了2030年,電動車佔比將達32%。也就是說,再過9年,全球每10部新車,將有3輛是電動車。

關鍵數字三、各大車廠設下轉型大限。在碳排大限壓力下,全球各大車廠紛紛加速轉型。今年,美國最大車廠通用,更喊出2035年要全面轉型電動車品牌;Volvo也跟進,喊出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雖然臺灣取消原訂2035年禁售燃油車政策,但三大關鍵數字,早已揭開「燃油車回不去了」的現實。

百工百業跨界搶攻「得充電樁者天下

事實上,2020年,臺灣電動車共賣出6610輛,佔臺灣整體車市僅1.4%,遠低於全球電動車年度銷售佔比的3.5%。但若從成長幅度來看,臺灣電動車銷售年成率達308%,全球排名前三,比起年成長達262%的德國還高。

再從歐美與中國經驗來看,隨着電動車高速成長,充電需求將跟着大爆發。「得充電樁者,將得天下。」也讓車廠、充電設備業者、能源業者、機電設備商紛紛大動作搶進。

奧迪攜手臺廠,建立在地充電供應鏈

2020年底,福斯集團暨臺灣奧迪總裁Matthias Schepers對外宣示,斥資打造開放友善的充電生活圈,有別於特斯拉充電設備全從國外進口的模式。奧迪則是攜手臺廠飛宏科技與拓連科技,建構臺灣在地充電供應鏈。

「臺灣很適合發展電動車,臺灣城市間的移動距離不會太遠,臺灣製造供應鏈完整,技術也很好。」Matthias表示,若臺灣車廠結合在地供應鏈打造充電開放平臺的模式成功,不排除未來可整廠輸出,複製到其他地區。

愛買導入遠傳智慧充電,搶食商機

不只設備商搶進,就連電信業者、停車場營運商,也看上商機。遠傳電信去年底在集團旗下的愛買量販中心,推出智慧充電服務「Turnkey Solution」,看上的,是充電商機背後的金流資訊流。

臺灣百工百業跨界搶攻充電市場,市場競爭激烈,可由年初備受注目的國道湖口等休息站充電營運OT案競標激烈,窺見一二。

「此案投資金額龐大,重電基礎建設門檻不低,屆時又無法令可限制非電動車佔用,至少八到十年投資才能回收,若管理不慎,很容易虧錢。」一位投標業者保守評估。

未料,檯面上的「玩家」竟全都失手,最後跌破衆人眼鏡,首次跨足電動車充電的中興電工拿下標案。

嘟嘟房佈局,打造「停車即充電」

其實,中興電工的盤算是,除充電硬體建設外,軟體營運將交由子公司嘟嘟房。停車場龍頭嘟嘟房,搶進充電商機,看上的,無非是電動車浪潮下,「停車即充電」時代即將來臨;未來,誰掌握了停車位,誰就握有話語權,也纔有機會上場比賽

於是,臺灣電動車大戰還未真正開打,短兵相接的充電車位圈地賽,早已戰火喧天。

整合軟硬體、場域 充電站商機大爆發

長期關注臺灣綠能與交通產業,安侯建業執行副總陳文正指出,這次臺灣羣雄搶進充電產業,背後關鍵是,「電動車就是超大型的載具。它不僅是車輛,還是資訊、金流服務,以及基礎設施的整合平臺。未來會全部連結在一起。」

「將來,各行各業的戰場,不只在街上、店裡,或手機上,更可能在車上!」陳文正指出核心。未來,誰能提供更便利、更多元的充電服務,整合硬、軟體與場域,打造最完整便利的充電生態圈,誰就能掌握這一輛輛在路上跑的「數據中心」。掌握充電生態圈,也就掌握了天下。

事實上,在英國,這已是現在進行式。資策會產業顧問周維忠與分析師王麗星觀察,電動車充電需求,已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也掀起各行各業的產業變革。石油巨擘殼牌,就積極轉型充電站,串連各種餐飲、購物等服務,在英國推出複合式充電生活站。

充電生態圈能成形?能源管理將是關鍵

「未來充電樁普及,卻缺乏能源管理系統與智慧電網,恐怕會是一場更大的災難。」拓連科技董事長王景弘指出隱憂。

因此打造便利充電生態圈的前提是,得先建構智慧電網與能源管理系統。王景弘舉例,「未來電動車更普及,假設社區居民晚上同時充電,若沒有有效的能源管理,電力供給將會超載。」

其實,若善用智慧電網與充電系統雙向饋電技術,電動車將會是一輛輛超大行動電源,屆時善用軟體系統與智慧電網調控,將讓能源應用更有效率。

臺達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事業部處長艾祖華舉例說明電動車與智慧電網的重要性。好比說,這次德州停電悲劇,若能及早建置電動車饋電雙向機制,或許就不會釀成這麼大的災難。

尤其是未來,臺灣再生能源供電佔比提高,「預估到2022年,巔峰用電將從中午變成晚上,」艾祖華提醒,如何維持供電穩定?儲能與智慧電網將是關鍵,未來可儲能的充電站與電動車雙向饋電技術,將是城市電力調控最重要的一環。

以「電動車充電」爲起點的未來生活大爆炸,正式開跑!

本文作者:林鳳琪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418期》)

《遠見雜誌4月號4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