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糉不傷腸胃 營養師:這歩驟很關鍵
營養師建議,吃糉子要趁熱吃,因冷卻後會產生抗性澱粉,便會使其更難消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每逢端午節,常會看到不少新聞媒體報導,糉子熱量高,但在節日和美食當前,真的令人難以抗拒,一不小心就會一顆接着一顆吃,進而造成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增加腸道負擔。
營養師鄭惠文指出,糉子多以糯米制作而成,其糯米是主要由支鏈澱粉構成,粘性非常大,加上食材擠壓在一起,形成厚實的體積,內餡豐富,但熱量高、澱粉多、油脂多以及纖維少,且多數人都沒有細嚼慢嚥的習慣,因此腸道需較長的消化時間,進而會產生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特別是胃腸功能不佳或胃酸逆流的人,建議淺嘗即可。
面對腸道問題,不少人馬上就會聯想到益生菌,不過,並不是吃了就能立刻解決消化不良的問題。鄭惠文強調,針對腸道的保養,從平常就應做起,益生菌的作用是使腸道功能更健全,進而幫助消化,通常須持續3-6個月長期補充,纔有助提升腸道機能。
此外,不少人也會擔心長期服用益生菌,腸道會不會產生依賴性?鄭惠文說,目前並沒有這樣的研究根據,但若要培養腸道好菌,除藉由服用益生菌輔助外,日常也應均衡飲食,並同時多吃蔬果、全穀類等膳食纖維食物,以促進腸胃蠕動,就不用擔心須終生仰賴益生菌才能改善腸道問題。
隨着夏天高溫,動輒攝氏32度起跳,讓人連待在烈日下曝曬10分鐘都受不了,而益生菌的存活率也會受到溫度、酸鹼、溼度的影響,那麼是不是一定要冰?鄭惠文說,不見得,目前市售許多益生菌品牌都具有特殊包埋技術、特殊篩選菌種,對耐胃酸、膽鹼等都有更佳的安定性,因此常溫保存即可,但還是應以該產品標示爲主;另外,在挑選益生菌上,腸道里能定殖的益生菌含量有限,通常菌數以20-100億最適當,菌種組合則以3~5種爲佳,並且確認包裝盒上是否有菌株來源、國家認證。
爲了應景,許多家庭可會準備大量糉子,甚至把糉子當主食,但一次吃太多糉子或是一天連好幾餐都吃糉子,對身體負擔相當大。鄭惠文提醒,吃糉子要趁熱吃,因冷卻後會產生抗性澱粉,便會使其更難消化,並且不要單吃糉子,可搭配熱湯幫助下嚥,減緩腸胃不適,建議一餐吃一顆糉子爲限,食用時細嚼慢嚥,並搭配足量時令蔬果,以維持營養均衡;另外,糯米的升糖指數高,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吃糉子時也要留意控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