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氣候變遷 臺灣技術團助島國友邦確保農糧安全

臺灣技術團協助友邦馬紹爾建置外島農場,提升在地多元蔬果供應。(國合會提供)

中國大陸外長王毅上月底出訪其南太友邦,備妥銀彈,計劃簽署共同發展協議,近一步擴張中國勢力,最後卻無功而返。儘管美澳在過程中出手干預,但是也反映出太島國面臨氣候變遷下的生存危機,金錢絕非萬能,而我國在太平洋島國雖無法像大陸一般搞銀彈外交,但是國合會量身打造的援外計劃,卻也頗受好評,並且實際改善當地人民生活。

中國大陸與索羅門羣島簽署安全協議後,王毅打鐵趁熱,上月底至本月初訪問南太平洋八國,規劃進一步簽署《中國—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願景》協議。根據外媒曝光的協議內容,中國將向南太平洋十國提供數百萬美元的援助,同時也透過一帶一路擴大其在該區域的影響力,不過這份協議不僅引來美澳干預,也未能解決區域國家面對氣候變遷的燃眉之急,最終告吹。

太平洋島國因爲氣候變遷面臨生存危機,一帶一路無法帶來解答;臺灣在太平洋島國的六個技術團,聚焦農業調適、糧食安全、健康等領域,雖然不起眼,但確實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

國合會副秘書長史立軍指出,我們的友邦吐瓦魯與馬紹爾因爲海平面上升,造成土地嚴重鹽化,難以種植蔬果,因此技術團透過「離土栽培」農法,協助當地仍能自力生產蔬果。這兩年多來因爲疫情的關係,島國封鎖,進口糧食受阻,技術團對他們的糧食安全便產生關鍵性作用。

史立軍又舉例說,海平面上升也破壞島國的近海生態,他們喜歡吃的蝨目魚數量急劇減少,技術團在斐濟、帛琉協助他們養殖成魚、放流魚苗,保持生態上的平衡,這對他們食物來源非常重要。此外,在帛琉幾近廢耕的芋頭田,也在技術團的協助下成功覆育耕作,確保這項千年傳統食物不至於在帛琉絕跡。

「面對氣候變遷危機,島嶼國家都喊出要尊重他們的傳統,而非一昧移植現代科技。」史立軍說,島嶼國家的傳統就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建設,他們有自己的排水灌溉模式,現代大型水利工程也不一定適合他們,這也是駐紮當地技術團始終謹記在心的原則,在尊重當地人的前提下發揮「Taiwan Can Help」 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