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醜化形象令陳忠和暴怒 他纔是帶領女排爬出最低谷的人!

別人的桌上是雞腿,自己的盤裡是白菜。一個年輕教練,突然衝到食堂窗口,搶過雞腿啃了起來,嘴裡說着“我就吃!我就要吃!”身邊的姑娘抱怨:“這人怎麼這樣啊?”

當你坐在電影院的沙發椅上,擡眼看到《奪冠》裡的這個橋段,電影中原本塑造的“陳忠和”這個形象,在你心裡會加分,還是減分?

年輕一代人也許不夠了解,從20世紀80年代橫掃世界,到這幾年郎平率隊重攀巔峰。陳忠和,恰是在兩次輝煌期中間,帶領中國女排低谷爬起的那個人。

【“與生俱來”的平和與堅韌】

福建龍海石碼鎮,即陳忠和的家鄉,也是很多名人的故鄉,比如菲律賓第一位女總統科拉鬆·阿基諾,著名作家許地山,或新中國第一位游泳世界冠軍吳傳玉。說龍海市人傑地靈,並不過分。

陳忠和童年的回憶,是石碼鎮一條古老的閩南老街。解放軍解放龍海時也曾走過這條街。改革開放之後,老街被保留下來,舊貌換新顏,但仍是地道的閩南味道。

陳忠和的父親做過船員、輪機長,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庭的開支。陳忠和在兄妹四人裡排行最小,“小兒子”自然受到更多的疼愛。在閩南,有個說法“爺爺奶奶疼大孫,父親母親愛小兒,哥哥姐姐讓弟妹”,也是這個意思。

哥哥名叫“中和”,弟弟名叫“忠和”,父親希望兄弟倆長大成人後,忠誠敬業,平和待人。陳忠和在回憶中寫道:我秉承着家庭的傳統,有忠厚平和的個性;同時,凡事不輕易服輸。

這也正是閩南地區“好鬥不認輸”的地域性格,出自當地風行的鬥雞比賽,即使鬥雞傷痕累累,也要灌蔘湯再戰。說來也巧,陳忠和正是屬雞。

接觸排球,最早因爲父親也是排球迷,經常帶陳忠和去公園看排球比賽。在父親的鼓勵之下,陳忠和小學時成爲校排球隊主力。到了中學,陳忠和已經迷上排球,恰好大姐和姐夫都在龍海二中,陳忠和也轉學過來參加校隊,接受專業的排球訓練。正是這個階段,爲陳忠和打下了規範的基本功。排球也幫助陳忠和長了身體,中學時,陳忠和算得上是大個子,四肢修長。

【“小個子”陳忠和的“大心臟”】

天資出色的陳忠和很快被選入漳州市排球隊,他遇到了徐蓮蒲教練——中國第一代國手。徐教練從龍海一路打進國家隊經歷,讓陳忠和萬分神往。“徐教練訓練時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分別做動作示範,耐心地講解技術要領。他癡迷排球事業的精神和實在的訓練風格,讓我難以忘懷。”這些,都爲陳忠和未來的執教風格埋下了伏筆。

1976年冬,袁偉民成爲中國女排主帥,陳忠和高中畢業。但因身高不夠,他進不去專業隊的大門。那個時代,排球裡沒有“自由人規則。他只能“上山下鄉”。

1年之後,命運轉機出現——福建青年男排二隊缺人,恰好主教練許夕通看過陳忠和的比賽,想借調他去打全國比賽試試。陳忠和抓住了機會,有限的出場時間內展示了自己的特點,幾經週轉,他成功留隊

沒有“自由人”規則的時代,陳忠和只能當替補,主動爲隊友送水、送毛巾。經過苦練,他的淨跳達到100釐米,但很多人斷言,他太矮了,絕對上不了一隊。當時的福建一隊,集結了汪嘉偉、鄭宗源、徐真、郭明等國手,基本是半支國家隊。

“我不管這些,每次努力都竭盡全力。”陳忠和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他的努力慢慢打動了一隊主帥許文欣——靠小個子的“下三路”也能取勝。訓練中,陳忠和笑稱自己被練得最慘,一個人在後排“單兵訓練”,難度遠超過比賽。

進一隊當年,陳忠和就和福建男排奪得了全國男排甲級聯賽冠軍。“我不過是憑着‘個子矮’的優勢,躋身專業一線隊,位置很不穩,隨時可能被淘汰。但人生本身就是一場挑戰,處處充滿危機感。這種拼搏和努力,更富有挑戰。”

【命運的轉折】

1978年,國家體委正式動員,排球要敢於拿世界冠軍。袁偉民提出由實力強大的男隊陪打,鍛造中國女排。看過陳忠和在全國比賽表現後,袁偉民給了陳忠和機會,穿上印有“中國”的球衣。那一年,陳忠和22歲。

一開始,陳忠和借調到中國女排當陪練的期限是45天。誰能預想到,與女排的情緣就此結下,一去接近30年。

關於“小陳指導”,確實是資歷更深、個頭更高的女排國手當年對陳忠和的稱謂,且是隊長孫晉芳的“發明”,一個順口的稱呼,和一次不經意的迴應,幾十年後成了陳忠和的一個標籤。

這支隊伍,正是如今被津津樂道的“女排精神”的發源地。陳忠和回憶,他也是慢慢感悟,當年異常艱苦的訓練和超級嚴格的管理,其實是對意志的磨練。某種意義上,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陳忠和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

嚴格的訓練下,性格溫和的陳忠和成了女排姑娘們的“出氣筒”。比如“撿球時故意裝‘不小心’拿球偷扔我,看我被砸後莫名其妙的樣子,卻裝着若無其事,過後才大笑一通。”

“有時,訓練完,我找衣服穿,才發現有人故意把我的衣服給藏起來,讓我好找。看我找不到衣服的着急樣子,她們站在旁邊大笑特笑。”

或者,“袁偉民教練讓姑娘們做‘貼人遊戲’,全隊(總是)把我當成女隊員,別人可以往我身上貼,我卻不好意思往她們身上靠,所以我常常要被罰。她們就笑說:‘小陳指導,你是女的,知道不?’”

如今再回看這些事,與其說是捉弄,不如是團隊之內纔有的戰鬥情誼。陳忠和的溫和與“願意”,反而讓姑娘們很服氣。

至於技術上模仿世界強隊,陳忠和都是晚上看錄像,白天上陣試驗。日本的江上由美和橫山樹理、美國隊的海曼、古巴的路易斯,陳忠和都細心模仿。

運動員太苦了,成天關在基地練。每次都練得嘴脣發紫、披頭散髮、滿身大汗……我想,我是陪練,累點苦些沒什麼。”45天過去了,大多數陪練收工回隊,袁偉民找到陳忠和:“隊裡準備留下你。”

對了,沒有關於吃雞腿的回憶。

【主帥陳忠和:多給我一點時間】

1979到1984,陳忠和在袁偉民手下整整五年,歷經“三連冠”時代的訓練和比賽。後來,他在鄧若曾、胡進、粟曉峰、郎平手下當陪練和助理教練,一干就是十多年。

起初,因爲出國名額限制,女排出國比賽,陳忠和只能在國內看電視。他說,這是最難受的。

有一次,女排出國比賽,當地華僑給她們每人送了一件大衣當禮品,隊員們自發湊錢買了一件相同的帶回國,送給了陳忠和。

“老女排是我佩服的英雄羣體,在我心目中,她們永遠是我學習的楷模。”

隨着郎平、樑豔等人相繼退役,中國女排從80年代末開始,一直無緣染指大賽的冠軍,陷入了長達20年的低谷。期間,郎平曾帶隊獲得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13屆女排世錦賽亞軍——距離冠軍最接近的兩次。

2000年悉尼奧運止步八強,中國女排的教鞭應由誰來執?當時,候選者中主要的人選是:上一任國家隊主帥胡進,八一隊林榆廷、上海隊蔡斌、遼寧隊嶽金庫,和陳忠和。當年外界有個說法:這個女排,誰帶都不行了。

多年後接受一家媒體專訪時,陳忠和回憶:“上級找我談話的時候,我還推薦了胡進。摔倒了,再給一個機會。”

領導問,給你帶,你有沒有信心。陳忠和回憶:“我當然有信心了。我覺得我那個時候應該最合適了。”

合適,緣於陳忠和親歷了中國女排20年來的興衰,他知道每一個問題出在了哪兒,更知道當年的輝煌源自於哪兒。可另一方面,陳忠和沒有足夠的執教經歷。

閩南話裡有句俗話:“有樣看樣,無樣自己想!”

他低調出場、低調選人、低調上任。還記得那年他剛上任,公開場合面對媒體,他露出招牌的笑容:“多給我一點時間。”

回想當年,他在回憶中寫道,無論做什麼,都少說多做,保持一顆平常心,順其自然最好。他慢慢縷清中國女排到底輸在哪裡,有了頭緒,組建一支全新的“中國女排。”

【27條軍規 重塑女排】

“以新爲主、以老促新”,陳忠和以此理念組隊,明確了大運動量的嚴格訓練要求。從2001年4月首訓,到2004年夏天的雅典奧運會,他只有三年的時間完成組隊、磨合和提高。

使用新人需要勇氣,因爲新人難免要“交學費”。比如選擇身材高大的馮坤做二傳手,被外界諷刺爲“有眼不識泰山”。但陳忠和堅信現代排球裡“制空權”的重要性,堅信訓練可以提高、甚至改造隊員的技術。

相比起以老將爲主的平穩過渡,陳忠和顯然選擇了“HARD模式”。除了嚴格訓練,他還看重嚴格管理,定下“27條軍規”,涵蓋隊員“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

這27條包括,教練和運動員訓練期間不能接打電話、不能會客、手機和呼機不能帶入訓練場,午休和夜晚時間必須關機;隊員統一着裝,不能佩戴飾物,不能染髮,留奇異髮型;吃飯不能浪費,對球迷待人接物要有禮貌等等。

規則裡最厲害的,是教練員必須和運動員一起遵守。

“主教練的任務是要總攬全局,最大限度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強力鍛造,才能在比賽中化作利劍,出鞘一擊。”

首次郴州軍訓,全隊參觀貧困山區小學,看到孩子們背口糧上學,一週只從家裡帶一瓶鹹菜,幾人擠一個鋪睡。隊員深受感動,攢了5萬元買文具,預付了1年學費。不知道19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如今是否還記得。

【初露崢嶸後遭遇讓球風波

以主帥身份初次亮相四國賽,陳忠和帶隊贏了日本和古巴。此後在江蘇太倉和上海松江,他又帶隊7戰6勝。新人楊昊周蘇紅、宋妮娜、劉亞男等人表現可圈可點。年底,中國女排橫掃亞洲各隊,拿到亞錦賽冠軍。他的“雙自由人”戰術,如今仍被很多排球迷津津樂道。

期間,年輕的隊伍也輸過不該輸的比賽,被外界質疑。陳忠和鼓勵隊員:強隊失手輸給弱隊別泄氣,是鷹有時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無法超過鷹的高度。

外界開來,陳忠和溫和的性格曾被外界詬病。但其實,訓練中格外嚴格的陳忠和,罵哭過不少隊員。

上任2年之後,中國女排終於重奪世界盃冠軍。陳忠和的助手,中國女排90年代的名將賴亞文賽後一個人待在更衣室裡,眼淚奪眶而出。

作爲世界頂級名將,賴亞文的球員生涯沒能拿到一個冠軍。作爲助手,她義無反顧接受邀請,在隊內事無鉅細地幫助陳忠和。2003年,她終於戴上了遲到的金牌。被憋了10多年的中國女排,終於爬出低谷。中國排球終於衝出水面,狠狠地吸了一口氧氣。

陳忠和麪對的最大一次質疑,恐怕是世錦賽祭出替補陣容的“讓球風波”,但其實,純以球論球,中國女排當年的選擇沒有超越規則,也沒有消極比賽。

但在當年,這件事給陳忠和和隊伍很大的輿論壓力。在超越規則層面的維度,陷入爭議的結果並不意外。陳忠和自己也進行了反思。那屆比賽,中國女排如願進入四強完成賽前任務,但最終只是第四名。

那年的年底,人們都認爲陳忠和或者中國女排會受到上級的批評,然而這些都沒發生。陳忠和或許心有所慰,但輿論的風向,哪有那麼容易平息。

有聲音說,這次事件之後,女排隊員和教練的關係降至冰點。但事實上,回國之後的中秋節,女排姑娘們特意集體定了一束鮮花、一個大蛋糕,送給陳忠和一個巨大的驚喜。

周蘇紅寫道:“有這麼多的人愛你,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中秋節,其實是陳忠和的生日,當時揹負巨大壓力的陳忠和,甚至沒打算和任何人慶祝。

他在回憶裡寫道:那個時候,我彷彿看到隊員一顆顆純美真誠的心在跳動。吹完蠟燭,我的鼻子猛地發酸,趕緊快步走掉。我知道,如果再待一分鐘,眼淚可能就會嘩嘩流下。

躲開後,我一人面對蒼天,捫心自問自答:多好的姑娘們呀!我該什麼辦?中國女排現在該怎麼辦?

【雅典爭冠 創造奇蹟

2004年雅典奧運是陳忠和帶領中國女排的最重要戰役。拿到世界盃的冠軍,並沒讓中國女排成爲奧運會的最大熱門。

強化訓練之外,陳忠和祭出了曾經熟悉的模式——與男排對打。這一次,陪練變成了真刀真槍的比賽,且是連續異地作戰。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基於奧運對手“進攻犀利、攔網能力強”的特點。

爲了模擬奧運,他了解到從雅典奧運村到排球賽場有1小時車程,決定每次熱身賽之前,都帶着全隊坐一小時大巴車兜風。

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屆奧運會有多難,不僅中國女排對各個對手重點研究,名將趙蕊蕊也受傷半年之久,決賽裡0:2落後,更是所有人都瞭解的,大反擊之前的逆境。

微笑主帥”的名號,恰是這場經典決賽後,陳忠和留給全世界的最深刻回憶。面對絕境,陳忠和沒有像老球迷眼中的“卡爾波利”那樣激動,他仍是溫和地微笑。如果溫柔是刀,陳忠和就成功卸下了女排身上的最後一塊包袱。

決勝局14-11領先時,俄羅斯扳回一分,陳忠和叫了暫停,佈置張平打一個時間差。結果,張平沒有打死對手,後面三個球,球都給了四號位張越紅。最終,一錘定音。

“出發雅典之前,朋友問我誰是奇兵。我就覺得是張越紅,沒想到預感這麼準,她在決賽里扣下了最有分量的一球。說實話,0比2落後的時候我都沒緊張,但最後那個球,我真有點緊張了。”

張越紅激動地拍着地板,楊昊第一個衝進球場,中國女排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奇蹟。重回巔峰時,他微笑着溼潤了眼眶。

【2008年的遺憾:責任都在我】

時至今日,可能所有中國排球迷都感嘆,雅典奧運奪冠是莫大的驚喜,而北京奧運沒能奪冠是太大的遺憾。

傷病,是陳忠和在雅典之後的2年內,不得不面臨的客觀問題。他也反思過訓練的方式,但站在2004年巔峰的位置,永遠沒法假設一個如果:如果04年沒奪冠?如果非要假設,最好的方式是:如果“黃金一代”陪他一直戰鬥到了最後。

他不得不啓用了新人,但事實證明磨合並不容易。陳忠和在很多場合回憶過北京奧運會,人們談論他黯然離開帥位,但確實罕見有聲音對他責難。

“其實,北京奧運會時我比雅典更有信心,如果說雅典時我覺得奪冠是49比51的概率,那北京就是51比49。隊員們打得都很棒,遺憾的是我沒有做好,責任都在我。”

有人說,北京奧運的只拿到第三名給陳忠和減分了。可哪裡有常勝將軍?

他自己還說過:“追求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很美的自我昇華過程。但追求的東西,未必一定能夠如願以償完全得到。”

【愛拼纔會贏

陳忠和很喜歡《愛拼纔會贏》這首歌,他不止一次帶頭在隊內或其他活動裡唱過這首歌。閩南人用閩南語的演繹,別有一番滋味。

郎平說過,陳忠和最大的成功,在於能將20多年的執教經驗挖掘出來,並體現在賽場上。

陳忠和20多年奮戰在一線,前大部分時間裡,他是女排精神的見證人,和默默無聞的耕耘者。當中國女排陷入困境,他"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從五連冠到如今的郎平時代,他承前啓後,功不可沒。

很難說陳忠和代表了女排精神,但他的經歷和故事卻是詮釋女排精神的絕佳角度。就如孫晉芳所說:“女排精神不是代表哪一個個人,而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作爲親歷者,我們不僅要維護它,也希望一代代傳承下去。不管發生什麼變化,女排精神是不會消失的。”

就在《奪冠》電影熱映之際,陳忠和的名字又被提起。有人爲他寫過一首打油詩,頗爲有趣:

多年媳婦熬成婆,

震撼世界滔天波。

十七春秋誰反省?

人才原來陳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