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達佛斯:習近平的輿論場
如果說,如今經濟全球化趨勢遭到極大阻力,而最強大的國家美利堅在新總統的領導下卻大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此兩者可謂「天時」。
如果說,國際格局面臨劇烈轉折,而達佛斯(Davos)作爲全球經濟菁英最愛出席的場合,美德法三國領導人往年皆熱衷於親往,但今年卻通通缺席,此兩者可謂「地利」。
如果說,習近平領導着具有足夠動力和潛力的中國,堅定地主張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全球菁英恰好也正在舉目四望,尋找一位新的領旗者,此兩者可謂「人和」。
那麼習近平1月17日在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演講,似乎正是將這三個因素融合在了一起。
令人意外的稱讚者
《金融時報》評論道:「一位中共領導人,在資本主義的精神家園,捍衛自由經濟秩序,讓世界免受美國新總統貿易保護主義威脅。習近平藉助達佛斯這一平臺,將自己展現爲一位國際領導政治家」;英國廣播公司BBC表達同樣言論,公開力挺習近平和中國的政策方針,將17日那場講話稱爲「歷史性時刻」;《紐約時報》則稱,中國現在可能已成世界貿易組織(WTO)最堅定的擁護者。在中國蛻變爲影響力遍及全球的「超級大國」的道路上,習近平出席達佛斯論壇是合乎邏輯的一步;《華爾街日報》認爲,在川普(Donald Trump)「美國優先」口號襯托之下,中國處事思維中的「義利觀」也將在國際舞臺上閃現出不一樣的風采;彭博社(Bloomberg)表示,「在一些國家忙於『內鬥』之時,中國正展現真正的全球大國、強國的應有風範」;路透社(Reuters)直言,面對「逆全球化」風潮,習近平爲全球化辯護,此屆WEF將凸顯中國不斷上升的全球影響力;《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更是直接掛出大標題《當川普攻擊現存體系時,中國擔起了成年人的角色》。
四面八方的肯定稱讚之聲,令人不禁莞爾,難免笑問,西媒這番怎麼扮演了中國官方媒體的角色?
可以說,習近平此次在WEF上的演講,以及所提出的「創新驅動」「開放共贏」「公平合理的治理模式」以及「平衡惠普」這四大方案,令西方菁英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認識到,甚至可以說「認可了」習近平在全球擔任「領導角色」,併爲此充滿期待。
西媒「五味雜陳」般的感受
然而,在西方菁英和媒體的這種期待中,也難免夾雜着不少「五味雜陳」;在肯定並稱贊習近平的擔當與決心之同時,心裡也難免頗不是滋味。
習近平在演講中凸顯了全球合作,闡述了中國自身發展之道,以及中國與鄰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尤其明確支持經濟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對此,很多西方媒體自嘲道:「一位共產黨領導人成爲了西方的領袖,成爲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引領者」,多少帶有些意識形態歧視的色彩。
應該說,相當一部分西方媒體和菁英在看待習近平此次演講時,首先會聯想到的依然是中國自身問題,懷疑中國雖然「說得好」,但是否也能「做得好」。與此同時,外界對中國的野心,也不乏猜忌。外界普遍認爲,習近平是一位有瑕疵的領袖。與歐巴馬(Barack Obama)和美國相比,習近平的老派沉穩、中共的「神秘性」、中國政治體制的不同,都令西方媒體和傳統菁英或多或少地覺得,承認中國的領導地位有些「向強權低頭」的感覺。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不僅是西媒和西方菁英,即使是如香港、臺灣等地,對「共產主義」和「中共」依舊存在着很大的主觀看法。這些主觀看法中不乏偏頗之處,但卻是源自陣營對立、意識形態等歷史文化原因,有待時間的推演和相互之間進一步的交流來紓解,也有需中共更好地向外界介紹自己、介紹當下的中國,更有需中國作出願意領導世界的承諾時,也以行動展現自己的決心和能力,讓國際社會安心。
順勢而爲
外界有不少分析認爲,中國已經不再甘心單純地做一個規則遵守者,而是要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讓中國元素更多地出現在國際舞臺。其實,與其說中國不甘心做一個規則遵守者,倒不如說如今的世界規則既不符合中國的訴求,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需求。現行國際秩序,正面臨着巨大的改革需要。
正如習近平在演講中所說,造成近幾年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所謂「經濟全球化下的必然結果」,而是金融資本過度追求利潤,金融監管極不成熟的後果。既然有了改革的必要,那就必須從某處開始。因此,作爲經濟全球化和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大本營,達佛斯便是個很合適的起點。
有破,方纔會有立。而在這個需要「有破有立」的歷史節點上,中國的發展趨勢正好與國際社會的訴求契合了。
中國堅定地支持經濟全球化,一貫提倡和平合作與穩定發展,身體力行地貫徹着《巴黎氣候協議》,力主「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這些也都恰恰符合了現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金融體系亟須更爲妥善的管制、發展中國家需要有更多話語權等現況。
尤其具有象徵意味的是,1月20日是WEF的最後一天,碰巧也是川普總統任期的第一天。習近平與川普兩人前後的講話,無疑將成爲後世眼中歷史性的時刻。當美國總統川普因爲想要該國擺脫全球責任制,而有可能令美國喪失幾十年來的全球領導權;當歐洲自顧不暇,英國脫歐一事尚未了結,2017年一連串的選舉更可能令各國的反全球化民粹政治勢力掌權;反觀中國正努力將自己定位爲成熟、值得信賴的國家,樂意接受更密切的雙邊關係,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扮演更廣泛的領導角色。
有人說,世界政治的動盪局面是北京的天賜良機,而北京方面明顯也有着要把握這次機會的意思。這從習近平打破前例,首次以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出席WEF便可見一斑,外界對此早已普遍聚焦。
然而正如前文所說,理解此次達佛斯論壇時,僅僅從「習近平把握了機會」這個「人和」的層面來看,恐怕是遠遠不夠的—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中國本身發展的需求、以及國際社會的訴求這些「天時」和「地利」,也都恰恰在這個歷史節點重合了。
古人相信「國運」和「國勢」的概念,認爲一旦一個國家的運勢到來之後,這個國家和國家的人民只需按照自己既定的發展方向去「盡人事」,那一切就都會自然地變得順風順水。
現在,中國在國際社會遭遇困難之時,毅然擔起責任,既可說是中國一貫「義利觀」的體現,也恰恰是因爲中國有意願擔起更多責任,有能力擔起更多責任,擔起更多責任對中國也有利,而世界正期待中國擔起更多責任,世界除了中國以外也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或願意擔起這份責任。
試問,這種現況豈不正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最好的體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