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關鍵指標下降、資產質量承壓,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低谷期”

2023年,在嚴監管和市場變化的雙重因素作用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低谷期”。新增髮卡量下降、信用卡消費規模下跌、不良資產率走高,成爲擺在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

時至今年初,因信用卡業務縮水跡象明顯,不少銀行關停旗下信用卡中心。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上市銀行中,呈現累計髮卡量和貸款餘額下降的趨勢。業內人士認爲,信用卡業務已進入“精耕細作”的存量時代,銀行既要把準客戶的剛性需求,也要抓緊數字化轉型。

多項關鍵指標下降

在信用卡業務粗放增長的時代,規模增長成爲各家商業銀行發展信用卡業務的首要任務,經營策略主要以髮卡量達到一定規模來控制平均成本,即通過大規模發行信用卡來攤薄成本實現較高的盈利。

在這一邏輯下,累計髮卡量、信用卡消費額、流通卡數量等多項體現客戶數量和消費意願的指標成爲商業銀行經營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數據指標。

從商業銀行最新出爐的2023年年報來看,上述多項指標經歷明顯的下滑。工商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信用卡累計髮卡量從2022年底的1.65億張縮減至1.53億張,同期信用卡消費額也從2.29萬億元走低至2.24萬億元。交通銀行亦縮水明顯,信用卡在冊卡量從上年末的7451萬張下滑至2023年末的7132萬張。郵儲銀行的兩項重要數據走低,結存卡量、信用卡消費金額分別出現下滑,由2022年末的4282萬張下滑至4240萬張,由2022年末的1.16萬億元下滑至1.14萬億元。

不過,也有銀行保持了髮卡量和貸款餘額均有增長。截至2023年年末,中國銀行信用卡累計髮卡量爲1.44億張,信用卡貸款餘額爲5513.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2%和8.38%。不過,信用卡消費額度直接體現用戶消費意願的指標下滑明顯,從上年的1.47萬億元減少至1.39萬億元。

從股份行披露的數據來看,也呈現出與國有大行相同的表現。過去一年,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5140.92億元,較2022年末下降11.2%。2023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594.21億元,同比下降0.67%。信用卡業務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卡交易量縮水,2023年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27159.95億元,同比下降2.73%。

單從髮卡量來看,股份行出現卡量上漲的情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及浙商銀行2023年度累計髮卡量皆有所走高,分別同比上升8.37%、6.45%、7.68%、7.45%。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數據披露來看,大型銀行出現信用卡相關指標下降的情況,主要是因爲大行信用卡本身基數較大,在去年市場低迷及嚴監管的兩重因素作用下,大行逐漸轉變經營策略,不再單純追求信用卡規模的擴張,也使得髮卡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從全社會信用卡使用情況來看,去年信用卡業務亦顯露出下滑態勢。央行發佈的《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四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67億張,環比下降1.51%,較上年同比下降3.89%;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4張。

資產質量下滑

在信用卡業務追求增量擴張的時代,伴隨着規模膨脹的另一個副作用是,信用卡逾期規模和數量的相應增多,換言之,不良情況亦在惡化。從2023年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的數據上看,不少銀行正經歷不良率承壓的窘境。

在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上升最快,由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023年末的2.45%,上升0.62個百分點。建設銀行2023年度信用卡貸款不良金額爲165.41億元,不良率爲1.66%,上升了0.2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信用卡個人卡不良透支金額爲98.08億元,不良率爲1.4%,上升了0.17個百分點。

股份行中,民生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面臨着更大的挑戰。民生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145.3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1.85億元;信用卡貸款不良率2.98%,較上年末上升0.31個百分點。而另一家以零售業務見長的中信銀行,已連續兩年出現不良率上升的情形,中信銀行2019~2023年的不良率分別爲1.74%、2.38%、1.83%、2.06%、2.53%。

“零售之王”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變化幅度相較而言不大,爲1.75%,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該行在年報中提出,基於當前複雜的外部環境,下階段本公司將審慎安排各項策略部署,持續優化客羣結構和資產組合策略,因地施策協調區域業務發展,探索重構新形勢下風險與增長的平衡,持續推動信用卡業務高質量發展。

某資深信用卡人士告訴記者,信用卡逾期規模和數量的增多,主要是銀行降低審覈標準,大量髮卡的營銷策略造成的,髮卡機構一方面欲通過分期、預借及各種促銷活動,刺激用卡消費提高借貸產生的利率。另一方面又沒有更好地從信用安全方面出發,宣傳逾期風險給消費者帶來的嚴重影響。

亦有業內人士發文稱,從2023年的上市銀行年報數據來看,信用卡業務的衰退比想象中更加嚴峻,行業的分化也更爲劇烈。除了極少數銀行,信用卡業務對於大部分銀行來說非但不能貢獻利潤和客戶,甚至已經成爲了一種拖累。

央行發佈的《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四季度末,全國信用卡風險增高,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81.35億元,環比增長4.69%,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3%。

行業陣痛期轉型中

新增客戶下滑、髮卡量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承壓……讓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信用卡的競爭格局,從下架不適配的卡產品類別,到關停信用卡分中心等動作,無不顯示商業銀行正對信用卡業務進入存量時代的應對。

不少商業銀行主動調整對信用卡業務投入,比如部分銀行對信用卡專營中心進行裁撤或改制。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商業銀行關停信用卡中心,包括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天津和廣州分中心,以及蒙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上海農商行去年便對其信用卡業務中心做了架構調整。也有銀行更改了總行部室組織架構,同意將零售條線一級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調整爲零售金融總部、財富管理及私人銀行部、個人貸款業務部、基礎客羣經營部。

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業務人員告訴記者,信用卡客戶增量停滯不前的背景下,行內早已考慮對部室進行調整,以減少成本投入,保證業務正常運轉。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信用卡行業進入存量時代,簡單的優惠刺激已經無法迅速起量。在獲客量見頂的情況下,如果繼續按照原有經營邏輯髮卡,髮卡行要付出運營、資金和風控等多項成本,非明智之舉。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爲,信用卡業務已進入“精耕細作”的存量時代,銀行既要把準客戶的剛性需求,也要抓緊數字化轉型。資深信用卡人士董崢指出,要做好信用卡業務,銀行要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通過精細化運營等手段解決用戶的真實需求,增強用戶黏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考慮藉助場景化經營,提供真正便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