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得要我說出口你才知道嗎? 一起生活後纔會知道的大小事

如果不以語言肢體動作表現,沒有人會知道另一個人心裡在想什麼。(圖/shutterstock)

「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到,你還可以做什麼?」

「算了,和你這種人結婚是我的錯!」

「真不知道我怎麼會生出妳這種女兒!」

「別擔心,我以後再也不會跟你說了!」

你的日常生活裡,是不是也常出現這樣的對話?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 樣難以收回,有時我們無心脫口而出的話,卻可能造成別人一生的陰影,就算事 後無限追悔,也無法回到「說出那句話之前」。

韓國溝通專家樸民榮認爲,說話不僅是傳達資訊的手段,更是表達情感媒介, 所以我們很容易會因爲說話而傷害別人或被別人傷害。學會說話除了技巧磨練 外,更重要的是「心」的聯繫。

無論面對逃避溝通的「逃避型」的人,還是搶先指責對方的「攻擊型」的人,無 論是親密關係裡常見的情感宣泄,還是由冷漠引起的「斷絕溝通」,想要解決人 際關係的煩惱,必須先坦誠面對內心釐清自己的說話習慣。書中並提供了大量 的情境案例與實用方法,幫助你走出衝突連鎖,創造溝通的雙贏

精彩書摘

智英男友大學開始交往,在八年後結婚了。隨着一起生活的時間變長,彼此之間的關係雖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變得更有趣了。原以爲彼此都早已看透了對方,沒想到結婚後竟看見各自新的樣貌。甜蜜的新婚期,一切如夢境般美好。

但,結婚是一場現實。結婚前,智英的媽媽主動幫她照料的每一件事,現在都要換她做了。結婚後,她才理解到什麼叫做長大成人,什麼是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在「家事」這件事上。

智英不能忍受任何髒亂,也許是受到親生母親的影響,她有潔癖的傾向,每天都要打掃家裡。每當智英心情不好時,她就會擦地板發泄,彷彿壞心情也跟着一掃而空。她以爲在戀愛時已充分展現出自己愛乾淨的一面,所以結婚之後,丈夫也當然地會跟着她一起變成愛乾淨的人。

然而丈夫實際的想法是「家裡已經很乾淨,爲什麼又要打掃?」對家事一點也不感興趣。智英本以「丈夫平時上班忙碌,無法做家事」藉口,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做好全部的家事。但在她心中,卻一點一滴累積各種不滿,例如:「他每次吃完早餐爲什麼都不趕緊洗碗?是要我洗的意思嗎?」、「爲什麼亂丟脫掉的襪子?不是跟他說過好幾次要丟進洗衣桶裡了嗎?是在無視我說的話嗎?」而假如智英上班時受到了壓力,那些天的火氣就會更大。

智英:「親愛的,你都看不到髒亂嗎?」

丈夫:「喔?是嗎?髒嗎?」

智英:「在我下班回到家之前,你不能主動清理一下嗎?」

丈夫:「很乾淨啊!等你回來再一起弄。」

智英:「爲什麼每次都要等我回來之後?」

丈夫:「好啦!我知道了。」

智英碎唸完後,丈夫仍然不以爲意,撒個嬌糊弄過去,於是造成之後的衝突。某天,兩人採購完回到家後,大吵了一架。

智英:「穿過的衣服怎麼能丟在牀上?很髒耶!」

丈夫:「這套衣服今天第一次穿耶!」

智英:「剛穿出門了啊!怎麼一點衛生觀念都沒有?」

丈夫:「你說什麼?」

智英:「算了,和你這種人結婚是我的錯。」

丈夫:「什麼?說什麼話啊?」

和丈夫大吵一架後,智英感到意志消沉。

「我第一次看到丈夫這麼生氣。雖然一開始我也被惹火,跟着他一起大吵,但事後想一想,是我講話太過分了。回想起來,兩人在一起時是最有趣、最幸福的時光。都怪我,是我以自己的標準期望他能做到,結果養成了責怪他人的壞習慣,該怎麼辦?」

不說沒人懂

夫妻關係常被誤認爲就算不說對方也會懂,但其實夫妻之間最難了解彼此的心思。如同智英的案例,某一方都希望另一半能讀懂自己的眼神,自動自發地行動。他們的心態是「連這點小事都要說出來纔會懂嗎?」、「都在一起這麼久了,該知道我的作風了吧?」希望對方能夠做出自己期望的舉動。

但如果不以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沒有人會知道另一個人心裡在想什麼。大家對整潔的標準不同,不說怎麼會知道?即使是家人,同樣也需要表露自我想法,對方纔能知道你的需求。

智英的理想型是不須請求,亦能幫她辦得妥當的人。每一次,當丈夫看似需要什麼的時候,她都會主動向前幫忙;然而,丈夫總是未能主動幫她,讓她非常傷心難過。於是,她會這麼對丈夫說:「你每次都忘記我拜託的事情,要我說好多次,搞得我很嘮叨似的。我說的話你都沒在聽嗎?」

丈夫不是沒在聽,只是覺得這件事不重要,感受不到必要性。所以,請收起期待對方主動行動的心,具體講出你的想法吧!

唯須注意一點,關係越親密,越須遵守禮儀。輕鬆自在不等於沒禮貌。一般人從一個關係不是那麼要好的人那裡聽到自己的壞話時,不會太在意;反之,若是聽到家人說自己的不是,則會傷得很深。有句話說:「『三十秒』的話語會藏進心裡『三十年』。」無論是刻意或無心的疏失皆有可能傷害到對方。

(本文摘自《抱歉,當時不該這樣對你說》/皇冠出版)

【作者簡介】

樸民榮 박민영

資深溝通培訓師。創辦「Huspeech」公司,以「發自內心的一句話」爲核心理念, 協助諮商對象解決溝通問題。

她的諮商對象十分廣泛,從結婚三十年的夫妻,到熱戀中的情侶;從五十歲的 CEO,到二十歲的社會新鮮人都有。她認爲說錯話不僅會失去彼此的信賴,也可 能在對方心中留下無法泯除的傷痕,所以一直不斷思考如何透過說話來修復不安 定的人際關係。

曾任京畿道警察面試委員、京畿道人才開發學院講師烏山大學實用社會福利學 系外聘教授勞動部面試講師。現任韓國放送藝術教育振興主播部教授、麻浦勞資福利支援中心面試講師、崇實大學講師。

另着有《立即見效的 Youtube 說話課》、《主播&電視人的就業成功秘訣》、《你是 第一次上臺報告吧?!》(合著)、《我是報告王》(合著)等書。

《抱歉,當時不該這樣對你說》/皇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