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地區農業技術團 農村社區發展貢獻多
▲農業技術團員和農委會主任林聰賢合影。(圖/記者陳昆福翻攝,以下同)
爲解決農村農業季節性人力不足問題,農業委員會規劃「農業專業技術團-農業師傅訓練及調度計劃」,於高、屏地區成立農業技術團6團,已紓解季節性缺工、技術傳承及活化農村人力的目標。
這項政策,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負責農業師傅的養成與訓練工作,並由高雄市大樹區、六龜區、燕巢區農會及屏東縣的屏東縣農會、南州地區農會及恆春鎮農會負責農業師傅人力調度工作,至10月止,6團農業技術團尚在職服務的農業師傅共有163人,每月服務農場219家。
▲農業技術團在芒果園工作。
高雄區農改場說,以屏東縣枋山、枋寮鄉爲例,在每年1~2月芒果套袋時節,如僱用不到人力套袋,芒果果實將被果實蠅叮咬,失去商品價值。在農業師傅加入後,以每人每天8小時可套袋1,800只,每隻袋子芒果以400公克計,則有630公斤芒果採收量,平均公斤售價75元計,可創造54,000元產值,以高屏地區現有163位農業師傅計算,每天可創造8百80多萬元產值。不僅解決農村社區季節性缺工,也確保農業產值。
該農改場說,農業師傅平均年齡41歲,農業師傅在執行年度計劃期間,經由實務工作累積多樣作物之田間栽培管理經驗,多位農業師傅雖離團,但留農比例達七成,並於農閒期間接受以前僱主的邀約幫忙農務。
如農業技術南州團柯又寧農業師傅,從事金煌芒果栽培,於農閒期接受竹田鄉許其勝農友的請託,幫忙從事於檸檬的整枝修剪工作,除可領到日薪1千500元,並可學習到另一項作物的栽培管理技術,厚植本身農業技術,做爲日後栽培其他作物時的後盾。有效傳承技術,改善經濟基礎,有助留村留農。
農改場指出,因農師傅培訓計劃,原在都市打拚的農村青年,返鄉從事農務工作,除可緩解農村社區季節性缺工,也可就近照顧年邁親人,與年幼子女,重享天倫之樂,也讓農村社區再現活力。如農業技術大樹團劉小姐,於幫忙農場主農務工作之餘,還能兼顧罹病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