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小港機場受限6大劣勢 議員建議發展新國際機場

高雄市黃文益議員認爲小港機場已不敷臺灣南部未來需求,高雄應爭取新機場。市長陳其邁(圖)表示,市府評估未來新機場以南星計劃區最爲可行地點。圖/讀者提供

高雄小港國際機場受限宵禁、側風、單一跑道、地形、空域、腹地等因素,已不敷南臺灣未來需求。高雄市議員黃文益說,日前交通部規劃小港機場將投入880億元蓋新航廈,若但市府評估在南星計劃區建設全方位的新國際大機場,「預算是否產生排擠?」市府應及早規劃。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南星計劃是中央非常關注的議題,若要實行計劃,需重新檢視工程技術、未來客貨運需求等因素,加上要確立國際機場能夠24小時營運,前端工程、旅客貨運服務如何銜接等層面都須進行評估考量;對於小港機場舊航廈的活化運用,也參酌其他國際機場經驗,將舊航廈轉換成展覽中心、行政中心或商業中心皆有其可行性。

黃文益表示,高雄小港機場是在日據時期建造的軍用機場,多年來數次擴建整修,仍有其侷限性,主要因單一跑道影響飛航能量、鄰近人口密集區導致宵禁無法24小時營運,附近大坪頂地形也影響飛機爬升梯度等。

黃文益指出,相對國外機場面積都在1千公頃以上,小港機場僅269公頃,加上臺灣半導體產業逐漸往南移轉,未來空運需求激增,高雄如果有新機場,可分擔桃園機場運輸壓力。

黃文益說,日前交通部規劃小港機場將投入880億元蓋新航廈,但小港機場受限本身的條件限制,即使再投入大量成本,仍不合乎高雄未來發展需求,若是高雄需要一個新國際大機場,「預算是否產生排擠?」

陳其邁說,機場興建除考量腹地、起降功能,也需考量周遭服務與轉機服務,以及足夠貨源、客源等,在客觀條件與技術可行性條件下進行綜合考量,以南星計劃進行填海造陸具有可行性。

陳其邁表示,若未來朝向南部新國際機場規劃,交通部也必須預算微調,進行旅客及貨運銜接等規劃,也會持續與中央討論爭取,全方位發展高雄的航空成爲南部的核心航空站。

高雄市議員黃文益質詢時關切小港國際機場受限宵禁、側風、單一跑道、地形、空域、腹地等因素,已不敷臺灣南部未來需求,高雄應爭取新機場。記者王勇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