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貸款增速大幅跑輸對公,銀行零售業務該如何破局?丨銀行與保險
文/《清華金融評論》白浩辰、實習編輯張源
2024年三季報出爐,商業銀行個人貸款增速普遍大幅落後於對公貸款。例如平安銀行個貸規模出現明顯下滑,主要原因是長期依仗的信用卡、消費貸等業務開展不暢,出現較大滑坡。而該現象並非個例,商業銀行亟須解決零售業務所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淨息差的持續收窄、金融環境的複雜多變等因素疊加,持續考驗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在此背景下,部分銀行暴露了不良率居高、流動性緊張等經營問題,繼而落入了資本不足、增收不增利等一系列不利局面,對經營產生不良影響。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當務之急是找到促進穩健經營,強化盈利能力的破局之法。
零售業務基於龐大的客戶羣體,能夠提供可觀的業務量,而由於零售貸款的基礎利率較高,也能對銀行息差壓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是商業銀行增強盈利能力,提升經營水平的最佳賽道之一。近年來,在“擴內需、促消費”的背景下,零售業務的價值量不斷升高,其重要性也愈發凸顯,商業銀行也紛紛開展零售業務轉型,旨在順應宏觀發展,緩解當下經營困境,佔據有利地位,在行業競爭中爭得先機。
個貸大幅跑輸對公,三季度零售業務失速明顯
個人貸款是最基礎、最被廣泛應用的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是銀行零售業務規模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三季度末,我國國有、股份行個人貸款規模較年初大多取得了增長,可統計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位列前三名,個貸規模均穩定在8萬億元以上。而在行業個貸普增的背景下,作爲典型的零售型銀行,與招商銀行齊名的“股份行零售雙子星”平安銀行罕見下滑。三季度末,在統計的銀行當中,平安銀行是少數的個貸規模大過對公的銀行,個貸比例達到52.8%,僅次於郵儲銀行(53.8%)和招商銀行(52.9%),平安銀行三季報顯示,三季度末,銀行個貸規模僅爲1.79萬億元,較年初大幅下滑9.6%,貸款總額也縮水0.7%。
圖1:8家商業銀行2022-2024Q3個人貸款規模及佔比(萬億元,%)
來源:銀行年報、Wind
將貸款結構拆分也可以明顯得見,正是平安銀行過去引以爲傲的個貸業務拖累了貸款規模的表現——相比之下,平安銀行的公司貸款則較年初正向增長了11.6%。事實上,今年以來的個貸表現並未滿足預期,多家銀行均出現了個貸零售業務增長不及對公貸款的現象,多家銀行個貸增長也杯水車薪,貸款規模需要依賴對公擴充。
圖2:8家商業銀行2024Q3個人、對公貸款增速情況(%)
來源:銀行年報、Wind
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信用卡、消費貸、經營貸等業務領域遇冷。平安銀行三季報中說明,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4,530.8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1.9% ;消費性貸款餘額4,768.9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2.5%;經營性貸款餘額 5,448.3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1.4%。尋根溯源,在LPR下調的背景下,存量房貸、經營貸等領域面臨提前還貸潮,這大大壓降了銀行個貸規模,而經歷長期以來的過度競爭,信用卡市場已日趨飽和,增量空間有限,且開拓成本高,轉化效率低,多家銀行已在總行撤銷信用卡業務相關部門,將職能下放至各省分行,側面體現了對該業務後續發展的態度。此外,社會經濟下行,公民超前消費習慣逐漸消退,也進一步打壓着信貸零售業務,致使平安銀行長期仰仗的消費貸、信用卡業務同步遇冷。
二是銀行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平安銀行在三季報中表示,銀行順應外部經營環境變化,持續主動調整優化貸款業務結構,爲中長期業務健康發展築牢基本盤。事實也正是如此,近幾年來,平安銀行利用可觀的個貸額度和更低的放貸門檻迅速崛起,成爲銀行零售業務的“黑馬”,但長期的“野蠻生長”無形中滋生了隱患,2023年末在本文所涉8家銀行中,平安銀行個貸不良率位居榜首,不良率的日漸擡頭使得平安銀行不得不捨棄高定價、高風險、高收益的增長策略,調降高風險零售資產以降低經營風險,緩解淨息差持續收窄形成的壓力。
從平安銀行所面臨的現狀也可以看出,銀行的零售業務不應過分依賴某方面業務以及過快的擴張,這樣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下難以及時規避、分散風險,最終容易導致經營出現問題。
圖3:2023年商業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情況(%)
來源:銀行年報、Wind
國有行存款致勝,股份行轉型先行
探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情況,還需參考零售AUM(商業銀行個人資產管理金額),零售AUM是衡量銀行零售業務量規模的直觀指標。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統計的銀行中,共2家商業銀行零售AUM規模超20萬億,6家AUM規模超10萬億元。工商銀行佔據榜首,二季度末零售AUM達到21.7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1%;農業銀行以微弱差距緊隨其後,達到21.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39%;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位列三至六名。整體來看,我國中大型商業銀行在零售AUM方面保持穩定的增長,銀行零售業務仍存在向上、做大的空間。
圖4:2023年商業銀行零售AUM(單位:萬億元)
來源:銀行年報
在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大量資金或將從存款向證券、基金、保險等市場“搬家”。這一現象會導致市場分流個人存款,進而短期內對商業銀行零售AUM形成一定負向影響,抑制AUM的持續穩健增長。而長期而言,商業銀行克服零售業務對儲蓄的依賴,將對豐富銀行零售業務層次,拓展高價值量服務產生一定積極影響,加快推進銀行零售轉型。
本質來講,銀行加快推進零售轉型的工作重心就是發展理財、基金、信託、私行等非存款類零售AUM。非存款類零售業務主要以手續費、投資回報及其他佣金費用作爲收入,此類業務以其輕資產、受利率影響小、業務價值高的特性,對商業銀行衝抵息差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緩解銀行資本空虛等問題大有裨益。截至2023年末,在本文中所涉的八家銀行中,兩所股份行非存款類零售AUM佔比較高,招商銀行的非存款類零售AUM遙遙領先,達到9.96萬億元,其佔比更高,達74.79%;平安銀行佔比也相對較高,佔比達到70.04%,而國有行現階段仍以儲蓄體量制勝,非存款類零售AUM普遍不高於30%。隨着存款回報率的繼續下行,非存款類零售業務轉型較爲深入的銀行將得以適應更爲複雜的市場環境,而國有行零售業務將迎來進一步考驗。
圖5:2023年商業銀行非存款類零售AUM及佔比(單位:萬億元,%)
來源:銀行年報
實現銀行零售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存量競爭日趨白熱化,增量拓展成效未時未至的現狀之下,爲實現銀行零售業務高質量發展,夯實自身業務能力及抗風險能力,着力推動金融賦能實體,商業銀行應作出下述努力:
第一,加強風險管理與業務結構調整。優化風險管理策略,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完善風控體系。同時,調整業務結構,減少對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依賴,增加中低風險資產配置,以提升業務穩定性。
第二,深化數字化轉型。加大科技投入,拓展多元化渠道與人才培養,重視金融科技和風險管理領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並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客戶體驗和業務處理效率確保數字化轉型的順利實施。
第三,強化客戶細分與個性化服務。通過數據分析深化客戶細分,提供定製化的金融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客戶羣體的需求。加強客戶關係管理,開展精準營銷活動,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總而言之,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需從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渠道拓展、人才培養及客戶細分等多個維度入手,全面提升零售業務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以有效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編輯 丨白浩辰
審覈丨秦婷
責編丨蘭銀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