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1細菌最愛」害中毒!醫嘆:完全無法察覺

▲隔夜菜若保存不當,恐引發食物中毒上吐下瀉。(示意圖/記者陳俊宏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饗饗信義微風店日前爆發疑似食物中毒案,北市衛生局在員工手部檢體檢出「仙人掌桿菌」。基因醫師張家銘說明,煮好的飯菜於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該菌種便可能大量繁殖、甚至產生毒素,最讓人頭痛的是,被污染的食物從外觀到味道都與正常食物無異,讓人難以察覺。他建議,若要吃隔夜菜,務必充分加熱至100°C以上。

張家銘醫師在粉專發文衛教,吃隔夜菜已是種生活習慣,不論是媽媽準備的年菜、宴會後的剩菜,或每天吃不完的白飯,都習慣冰進冰箱,隔天再加熱來吃,這看似節約的動作,其實隱藏着不小的健康風險,特別是來自「仙人掌桿菌」的威脅。

張家銘說明,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廣泛存在於土壤和灰塵中,是造成食物中毒的重要元兇之一。他分析,這種細菌特別偏愛「高澱粉質」的食品,像是米飯、炒麪或馬鈴薯,若煮好的飯菜於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仙人掌桿菌便可能大量繁殖,甚至產生毒素。其中最可怕的是,被污染的食物從外觀到味道與正常食物無異,完全無法察覺。

▲仙人掌桿菌中毒會引起嘔吐型和腹瀉型的症狀。(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提到隔夜菜所引起的仙人掌桿菌中毒,張家銘表示,其症狀主要分爲嘔吐型和腹瀉型,前者潛伏期很短,可能吃完不到6小時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伴隨頭暈或發燒,這通常和隔夜的米飯或其他澱粉類食物有關;而後者的潛伏期約6~15小時,會導致腹瀉、腹痛甚至腸胃痙攣,這類型常見於存放不當的肉類、乳製品或濃湯。雖然大多數的症狀會於1~2天內自行緩解,但嚴重時仍需就醫,特別是出現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時。

要避免隔夜菜成爲健康隱患,張家銘建議,飯菜煮好應儘快吃掉,若無法一次吃完,務必在1小時內將食物存入冰箱,並確保冷藏溫度在5°C以下;隔天要吃時也應充分加熱,溫度保持超過100°C,持續加熱5~10分鐘。對於超過2天的飯菜,則應直接冷凍保存,(不論是放置於冰箱冷藏或室溫下都算,其與保存環境有關,尤其放於室溫下更要特別注意)以減少細菌繁殖的機會。

此外,張家銘也提醒,食物存放時要避免交叉污染、生熟食分開放置,確保容器和用具的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