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C肝有望 無論有無肝纖維化 健保新藥助攻
C肝篩檢後轉介率低、1成患者治療後未追蹤...我國再推3大政策方向朝2025根除C肝。(示意圖/康健雜誌提供)
C型肝炎口服新藥的問世以及全民健保納入給付,使臺灣2025年根除C肝的理想成爲可能。然而,衛福部推估,在所有篩檢檢出陽性抗體者之中,有將近4成或更多的人並未進一步就醫檢驗;而就醫走完藥物療程的患者裡頭,以去年爲例,每10人就有1人未回診再驗病毒是否真的消失,其中是否有治療無效患者成爲漏網之魚,不得而知。有鑑於此,衛福部今年度將朝3個新的政策方向努力。
在早年,C肝治療藥物是干擾素針劑與雷巴威林(Ribavirin)口服藥,但療效差強人意,且副作用令人聞之卻步,成爲患者的治療阻礙。
2014年,有高達90~95%以上機會根治這個疾病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簡稱DAA)問世,不久後,我國積極向國際藥廠議價、納入健保給付,並陸續擴大適用對象。如今所有慢性C肝患者,無論有無肝纖維化,均能在健保協助下接受治療。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日前出席肝病議題活動時提及,世界衛生組織宣示要於2030年根除C肝,我國已逝的肝病權威陳定信認爲臺灣有能力提前達成,而衛福部長陳時中與醫學各界也有信心共同完成他的遺志,盼臺灣能於2025年根除C肝。
衛福部過去推估,國內慢性C肝患者約有40萬人,而2017年初健保給付C肝新藥至今,國內已超過10萬人接受治療。
然而,要達到2025年根除C肝的理想,還有些許瓶頸需要醫病共同努力。
●瓶頸一:將近4成或更多抗體陽性患者,並未繼續就醫
我國究竟有多少人篩檢過C肝抗體,官方尚未有精確的統計資料。但其中,健保給付的洗腎病人資料,是可以掌握的。
陳建仁指出,2017~2020年間,臺灣99.3%的洗腎者(逾11.7萬人)都接受過C肝抗體篩檢,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C肝篩檢檢出陽性的人當中(約1.4萬人),經轉介到其他醫院驗病毒核酸、接受治療的比率只有65%左右。換句話說,有35%的抗體陽性洗腎者(5144人)並未再進一步就醫確診與治療。
衛福部統計,國內有高達35%的抗體陽性洗腎者,並未再進一步就醫確診與治療。(資料來源/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康健雜誌提供)
「因爲很多病人走不出來,他們年長、慢性病纏身、不良於行,常常是照顧者或外籍移工推着他們來洗腎的。要叫他們再到其他醫院看醫生,有時候很困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炎防治中心主任戴嘉言說。
上述數據僅是洗腎者的資料,全國整體的轉介率有可能更低。衛福部轄下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研究員吳慧敏認爲,國內醫界積極推動無C肝透析室,這羣醫師對於C肝的篩檢、轉介與治療新知相對清楚,可能因此使C肝抗體篩檢陽性的洗腎者轉介率較高,相對而言,全國整體數字可能更低,尤其是基層診所病人。
可想見,抗體陽性者當中有部分病人確實感染C肝,卻成爲漏網之魚,傳染破口待補。
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0~95%以上,卻非百分百。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說,患者完成8~12周的療程起,3個月後再回診追蹤檢驗病毒,驗不出病毒才能宣稱治療成功。
「不過那一次的檢驗,很多病人沒回來做。去年度可能因爲疫情,沒回來的比例有較高的現象」。
C肝新藥治癒率雖高、卻也非百分百,倘若治療無效、但療程結束後未遵循醫囑回診再次檢驗,可能讓肝病漸進惡化,嚴重甚至可能演變成癌症。(圖/康健雜誌提供)
衛福部統計,2017~2020年,接受健保給付口服新藥的患者當中,藥都遵循醫囑吃完了、卻未完成最終成效評估的人數比率,分別是8.5%、4.8%、4.2%、10.6%(去年度數值爲截算至今年2月底的數字,還可能有變動)。
爲什麼有患者願意配合吃藥,但3個月後未再回診確認是否殺滅病毒?蒲若芳猜想,健保最初的給付對象是相對嚴重的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在F3級以上且干擾素治療失敗),後來陸續放寬條件、不再看肝纖維化程度,「相較起來,過去病人可能症狀比較嚴重、早在等藥,而新進病人可能較無症狀,治療積極程度也有落差」。
醫師提醒,患者用藥結束後,若不遵循醫囑回診檢驗,就無法得知自己是否治療成功、是不是剛好就是那少數用藥無效的人。一旦用藥無效,又未及時就醫治療,肝病有可能無聲地惡化下去,甚至演變成肝癌。
●2025消除C肝,衛福部今年度推3大政策方向
爲達成2025年根除C肝的理想,衛福部今年度將朝3個政策方向努力:
1. 建立全國性的篩檢資料庫:篩檢發現抗體陽性,還需要再進一步檢驗病毒核酸,但病人有時礙於各種原因而未進一步就醫,可能成爲漏網的感染者。蒲若芳表示,衛福部正嘗試整合各篩檢單位、並建立篩檢資料庫,如此官方纔能掌握國內千萬名45~79歲民衆當中篩檢多少人、又有多少人抗體陽性等,而各地醫療或衛生單位也能據此更精準採取下一步的防治政策。
2. 優化篩檢陽性者的轉介流程:衛福部將着手改善篩檢陽性者的轉介困境,蒲若芳表示,今年度將會邀集C肝治療相關的醫界理事長研議新策略,共商是否需要訂定轉介指標、或者透過其他方法優化轉介流程、提升轉介率。
民間持續探索較具效率的醫療模式,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在南部地區長期耕耘。高醫附醫約莫在10年前成立肝病防治中心,自2019年起進一步攜手18間洗腎室,共同推展以病人爲中心的C肝防治策略,計劃的英文縮寫爲「ERASE-C」。高醫大副校長餘明隆說,高醫大的醫師、護理師、醫檢師與藥師等人組成的專業團隊驅車前往每家洗腎室開設「外展門診」,每家巡迴14次,就地檢查、就地治療、就地追蹤,累計起來,這樣的行動門診開設超過250次,最終達到篩檢率100%、診斷率97.8%的成績,相關治療成果獲刊於《英國醫學期刊(BMJ)》旗下刊物《胃腸病(Gut)》。
戴嘉言認爲,外展門診動員多名醫事人員、成本不低,但成效卻佳,「醫療人員登門拜訪就沒有轉介卡關的問題」,而這樣的模式有潛力複製各地,加速我國根除C肝的進程。
衛福部是否有機會支持這類模式擴大推廣至更多地區,蒲若芳表示會納入討論。
3. 執行矯正機關篩檢:衛福部今年度將針對矯正機關受刑人進行篩檢。蒲若芳表示,衛福部將規劃受刑人分批篩檢、篩檢陽性者治療等方案,「今年一定會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