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央行學者副總裁的社會期待與困境
臺灣這一波最熱的財經政策辯論,當屬打房政策的攻防。相關部會裡,又以中央銀行最早面對此一問題,其指標正是副總裁陳南光的一篇文章,將打房議題搬上了討論平臺,隨後總裁楊金龍在立院表示,因振興措施仍在實施等因素,目前不是打房的時機;剛公佈的央行理事會議事錄摘要也顯示,多位理事高度重視房地產泡沫風險,主張應有隨時打房的準備,但也有理事認爲,目前情況還談不上失控。
想要有效處理好臺灣房價高漲的問題,絕非央行單一部會端出政策,就能畢其功於一役,何況央行內部也是意見紛歧,足見問題相當複雜。但此次央行搶先拋出問題,形成輿論,點醒外界留意風險,作風確實令人耳目一新;發動者是十年來首位的外部學者副總裁,也令人對擔任此一職務者,有了更多的期待。
學者副總裁曾是央行一項傳統,包括郭婉容、邱正雄、許嘉棟、陳師孟、樑發進等多人,都是學者出身的副總裁,前三人還更上一層樓,出任財政部長,承擔更大的責任。在楊金龍升任總裁之後,他的職缺由臺大經濟系教授陳南光接任。
央行之所以引入外部學者出任副總裁,從過去到現在,政府說法都相當一致,即希望透過這樣的安排,能把學界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帶入央行,激發更多不同面向的思考。
學者性格使然,歷來這些學而優則仕的副總裁們,也都不負期待,會針對當前市場的核心議題提出觀點,提醒社會注意。不只陳南光對於房市的發言受到重視,許嘉棟提醒投資人對股市要居高思危,以及陳師孟認爲新臺幣可以貶一點點等說法,都曾引來市場高度關注和反應。
仔細看看副總裁們過去的發言與意見,不論對市場造成的影響爲何,都是這一羣臺灣最頂尖的貨幣政策經濟學者,因緣際會進入官場,有機會閱覽更多更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後,所提出的看法。發言的用意不在影響市場,或突顯自己有多麼先知先覺,而是要提醒市場注意可能的潛在風險。可惜的是,許多人都因反應太大,擔心影響市場而不再繼續公開自己的觀點。
我們可以理解,初入政治叢林的學者們滿懷抱負,希望實現書生報國的理想,但沒料到自己觀點的表達,在市場引起的波瀾會如此巨大,這樣的震撼,若再有內部長官適時予以告誡,學者性格很容易隱沒在官場文化中,逐漸沒有了聲音。
坦言之,若非陳南光撰文呼籲,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前,要超前部署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政府各單位未必會如此積極的討論該不該出手控管房地產市場,和哪些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的政策辯論,很有可能,此一令年輕人最感到憤怒的經濟現象,在熱錢簇擁之下,將於不知不覺中進一步的向上墊高。
也曾接受過同樣震撼教育的許嘉棟,是1997年間在央行記者會上,針對股市拋出一句「投資人要居高思危」的談話。此話一出,下一個股市交易日指數下跌逾百點,市場還有「許嘉棟開記者會前,股票最好先賣掉」的說法,當事人簡直成爲股民公敵,立法委員磨刀霍霍要求央行說明,時任總裁的許遠東留下一句「我們央行,以後對股市會少講話」,算是爲此一風波劃下休止符。
官僚體系對於外部副總裁的期待,基本想法是引入最新的觀念激發想像,讓出爐的政策更臻完美,而不是希望他們的發言,在市場上引起不必要的風波。但央行學者副總裁這位置,十年來纔出了一位,堪稱珍貴的稀有財,若重視爲官分際更甚於分享觀點,此一職位,恐淪爲學者從政的新捷徑,反而失去原先的意義。
換個角度想,央行學者副總裁說不定不是「話太多」,而是「說太少」,因爲說的少,所以此話一出,市場直接與「央行最新政策」聯想在一起,出現了明顯的調節。因此與其節制學者副總裁的發言,不如更開放他們與外界交流意見的機會,可以天南地北的針對各項經濟議題,與外界交換觀念,久而久之,市場習慣了,不致短期出現巨大影響,卻能收趁早預做準備之效。而讓此一重要職務者有更多機會協助央行,持續吸收外來的反饋,修正政策,「引入外界意見讓決策更臻完善」的原始想法,也才能真正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