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正視民主變調、法制淪喪的偏執

工商社論》

時序已經進入111年的最後一個月,立法院卻纔在12月3日的院會,三讀通過「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完成法定的立法程序。儘管相較於去年立法院是在12月10日院會才完成「110年度」的附屬單位年度預算審查,今年能夠提前一週就搞定,游錫堃院長自然也就不再像去年一般,爲立法院延誤年度預算的審查、公開向全體納稅義務人道歉!

然而,依照憲法所賦予立法院對中央政府年度預算的審議職權,除了要負責把關,防杜行政部門濫用公帑之外,在年度開始之前,就完成新年度預算的三讀,行政部門也才能依法行政的合法動支經費預算,有憑有據的推動各項施政方案。

准此,則包括國營事業在內的年度營業及非營業附屬單位預算,如果都要遲至年度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月才匆促通過,則即使預算法早已修法讓這些公營附屬單位,可以在立法院尚未三讀之前,就「有條件」的動支部份年度預算經費。

但這種「變通」的做法,一旦「積非成是」,從原先在立法院每年上半年的會期完成三讀,一延再延的到這兩年都要到年度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月才能搞定。此情此景,除了凸顯立法院議事效率不彰的持續惡化,更值得正視與省思的,則是意謂着立法院的預算審查形同淪爲「過水」而已。並且不免讓人感慨,在當年的戒嚴體制時,那些「萬年國會」的老立委們,每每無奈的自嘲,立法院相對於行政院的強勢,不論是審查法案或預算,其實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行政院的立法局」罷了!而萬萬沒想到,在解嚴迄今已逾卅年,立法院卻一再的「自我矮化」,儼然又再度成爲行政院的「立法局」了!

相較於立法部門在職權行使的「自我矮化」,行政部門「此消彼長」的在行使職權上「自我擴充」,其實也就不足爲奇了。具體的事證,莫過於負責政府年度總決算審覈的審計部,於6日在立法院所提出的年度決算報告時,就點名行政院農委會在有關農業災損補助出現四大濫發現象,但農委會卻不甩審計部的報告,即使挨批卻依然故我!

尤有進者,當立委在6日的院會質詢列席備詢的審計長陳瑞敏,指出審計部過去常提報告提醒政府的許多問題,卻被行政部門「當成塑膠」。陳瑞敏的迴應則是坦言審計部有關行政部門執行預算出現偏失的報告其實都有所本,但行政部門卻有近兩成未能落實改善。

陳瑞敏審計長並具體的例舉,從106年到110年,農委會的天災救助基金累計共編列72億9,808萬元,但累計的執行金額卻是132億3,852萬元,執行率高達百分之181.4%,顯示行政部門把超支併入決算已成常態!如此這般,相較於立法委員只是自嘲成爲行政院的「立法局」,則陳審計長恐怕要自嘆審計部面對強勢的行政院「甚至連狂吠火車的野狗」都不如了!

進一步探討何以農委會在面對審計部門指在執行預算時的超支濫發偏失,卻完全不當一回事,顯然是因爲背後有強勢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當靠山,從而衍生出「上有強者,下更甚焉」的樣態。而檢視蘇揆在面對此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後的究責聲浪,除了象徵性的向蔡總統口頭請辭,獲慰留後也就繼續大剌剌的不動如山。但在其強勢作風下,不只審計部的決算報告連一根蔥都算不上,以及頻繁的在面對立法委員質詢時一再口出狂言貶低質詢對象。甚至連當前勉強算是他靠山的蔡總統,面對強勢的蘇揆,只怕心中也有難以言宣的無奈!

於此,姑且例舉當前兩個高度受到蔡總統重視的法律案之立法進程。先是爲了降低與切斷和大陸的貿易互動,蔡總統先是在2016年就職時,就宣示要推動新南向政策,併成立了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從而,第一位新住民立委的林麗蟬乃率先於2017年提出「新住民基本法草案」,可惜卻因爲林委員並非民進黨籍,以致未能完成立法。

而隨着近年情勢的演變,新南向已成熱門議題,但卻未見蘇內閣主動提出草案。同樣的面對臺灣人才外流,爲延攬外籍人才,制訂「新經濟移民法」同樣也成爲熱門話題,但即使主管部會已提出草案,但迄今仍未能獲得行政院會通過,更遑論送請「立法局」審議了!

綜而觀之,自從2020年民進黨實現「完全執政」以來,強勢的蘇揆或許有一些政績表現,但卻極爲弱化立法部門制衡功能,加以不屑審計監察的偏誤舉措,更是九合一選舉執政黨慘敗的「病竈」。執政當局所造成的民主變調與法治淪喪,才更是值得各方重視與興革的優先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