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期只能3個月? 醫曝「難過→復原」時間...拖太久恐負循環

▲難過真的只能痛三個月?(圖/pixabay)

文/陳建銘

適應期只有三個月,難道說面對分手失戀、面對親人去世,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只能夠傷心難過三個月,超過就算生病嗎?感情很深很深的啊,也只能傷心難過三個月嗎?

「適應期三個月」的概念,並不是這樣用的。

真情流露,喜怒哀樂,是很真真切切的感受,還記得以前文章提過的嗎?情緒訊號,情緒可以讓你更加認識自己。人們生活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生離死別,天災人禍,而人們的適應能力,比起想像中還要強,我們會在每一次的變故之中,重新找回力量,重新面對生活,這個就是適應的過程

▲難過到沒時間睡、沒辦法好好睡,身體就容易出現失調的症狀。(圖/翻攝自pixabay)

接下來,我們一樣使用「自律神經運作原則」,來了解「適應期三個月」的概念。

還記得自律神經的「消耗與恢復」原則嗎?面對生活的變動,可以預期,在第一階段,身體會進入戰鬥狀態,這種時候,「消耗」會比較多一些,至於恢復呢?要看個人的狀況,有人一樣照睡,「恢復」就還好,可以持平,如果影響到了睡眠,沒時間睡、或是沒辦法好好睡,「恢復」就不足,若是消耗>恢復,身體就容易出現失調的症狀。

小結一下,第一階段:消耗會增加,恢復會減少或不變。

接着,應付生活的一些變動之後,慢慢有一些事情比較上手,比較不需要消耗那麼多力氣,比如說,搬家之後,一開始不熟悉環境,需要什麼生活用品不知道哪裡買,後來熟悉環境了,就知道各種店都在哪裡,就不需要消耗那麼多力氣。如果比較熟悉,比較習慣了,睡眠也比較好了,恢復也會變得比較多。

小結一下,第二階段:消耗會減少,恢復會不變或是會增加。恢復>消耗,身體就有機會改善,失調症狀也就有機會減輕。

可是,如果在適應的過程中,身體的機能被破壞了,例如,開始產生睡眠障礙,開始不容易入睡,又睡得淺、整晚作夢,醒來還是很累。或者,出現身體的症狀,例如胃食道逆流,會影響吃飯,影響腸胃,或是沒有胃口,吃東西太少,血糖太低,容易疲倦,症狀本身會造成壓力,一樣會使得消耗變多。

▲即使難過超過六個月,也是可以的。(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所以「適應期三個月」的概念,就是在面對生活變動的狀態下,雖然各種消耗變多,也影響了恢復,但是人體本身有一個平衡系統,就是自律神經的平衡系統,所謂的靠自己好,就是利用人體的自我復原能力,重新回到一個平衡,消耗與恢復的一個平衡。

這個期間,如果可以在三個月以內達成平衡,也就是說,在這三個月狀況起起伏伏,時好時壞,都還是有機會靠自己的復原能力,有機會靠自己好,三個月,是一個合理的時間。那麼,如果過了六個月,想到了分手的事,想到了過世的親人,覺得難過想哭,可不可以呢?

當然是可以的。那個叫作是情緒。我們是有情緒的生活着,一樣吃早餐、一樣上班、一樣想到過世的親人會難過、一樣去運動、一樣睡覺,難過的事,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想到了過世的親人,就會三天不能睡,就會三天很累、沒辦法做事,這種明顯的影響生活,消耗>恢復,就容易進入自律神經失調的負向循環,這是一種生病狀態,就無法靠自己好,就需要專業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