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四接環評初審議而不決 恐釀生態浩劫

環境部17日召開四接環評初審議而不決,坐實了外界對於環境部是經濟部「小弟」的批評。記者潘俊宏/攝影

臺電四接環評初審昨歷經九小時馬拉松式會議,最後以同意通過、不同意開發,兩案並陳送大會審議,看似把燙手山芋丟給環評大會,然而環評大會總計廿一席委員,其中七席官派,只要爭取五位民間委員支持就通過,更遑論只要過半委員出席,環評大會即可運作,對官方佔盡優勢的環評制度,等於讓四接「頭過」,接着「身就過」,議而不決的環評初審,也坐實了外界對於環境部是經濟部「小弟」的批評。

國光石化、臺塑六輕、蘇花改等重大開發案都曾爆出政府高層出手干涉,透過官派環委擔任「投票部隊」的爭議,尤其過去深澳燃煤電廠環差案,便曾出現「建議審覈修正通過」和「建議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兩案審查票數八比八平手的情況。

當時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最後支持「修正通過」成爲關鍵一票,讓全案通過,足見官派委員的力量「無堅不摧」,也引來環評已死的爭議,如今難保四接不會上演一樣的劇情。

回頭看四接爭議,老舊且污染嚴重的協和電廠早該除役,總歸還是蔡政府時期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非核家園目前已成定局,本該退役的協和電廠又承擔起大燃氣政策的重擔,火力全開逼得基隆人面對空污與基隆滅港的兩項難題。

四接環評初審前,臺電整週大動作動員在地裡長、工商界、專家學者力挺四接,強調若無法及時新增電源,北東電網恐面臨供電不足風險,暗喻民衆應該要識大體、相忍爲國,多少也帶給環評委員壓力。

然而四接爭議大,正反兩方互不相讓,誰也無法說服誰,環評審查根本難以解決,反成了激化社會衝突的戰場。

回頭看過往當時爭議一樣大的國光石化案,當時有前總統馬英九拍板喊卡,但四接有賴政府力挺,通過環評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垂垂老矣的協和還得繼續推動業力的巨輪。

然而昨天環評的結果,再次證明了環境部依舊是內閣裡的「小弟」,而這樣要付出的代價,將是龐大的生態浩劫與國人健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