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背後的債務危機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宣佈對貿易伙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債市、匯市劇烈震盪。幾天後,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篇題爲《不要誤以爲當前正在發生的一切主要只是關於關稅的問題》的文章。

文章提醒投資人,不要被短期市場波動分散注意力。“當下多數人更關注關稅事件本身對經濟和市場的重要影響,卻忽略了正在推動一切的更深層次力量。”這些力量包括“貨幣/經濟秩序的變化”“國內政治秩序的破裂”“國際地緣政治秩序的轉變”“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技術發展的衝擊”。

“我們正在經歷一次‘一生僅見’的全球貨幣、政治和地緣政治秩序的系統性崩潰。”達利歐說。

這並不是達利歐第一次談到“推動全球局勢變化的五大力量”,他曾在其所著的《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與《債務危機》兩本書中對此作過詳細的闡述。

在達利歐看來,本屆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僅僅是引爆全球貨幣及經濟秩序的引線,而真正的根源在於各國債務水平及債務結構的不可持續性。一方面,以美國等爲代表的債務國負債累累卻仍在快速累積債務。截至2025年3月底,美國國債規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而且,債務上漲的速度還在加快,從34萬億美元增長到35萬億美元用了約7個月,從35萬億美元增長到36萬億美元僅用時3個月。另一方面,一些債權國由於持有過多債務資產,導致自身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失衡,而且這些國家經濟大多嚴重依賴向債務國的出口,其中典型的代表國家是日本。

在《債務危機》一書中,達利歐指出,所有經濟危機的本質都是債務危機。當一個經濟體的債務規模超過收入增長時,市場會通過利率上升、信用評級下調等機制觸發“自我強化式的崩潰”。尤其是在一個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潮的世界中,“主要國家之間無法相互信任——一方擔心供應鏈斷裂,另一方擔心債務償付問題,這種大規模貿易和資本不平衡顯然是不協調的”。

達利歐在研究了全球金融史後指出,債務的週期是影響世界經濟週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大體觀點是,經濟體在經歷了長期的信貸擴張後,必然會面臨債務過高的問題。當債務水平達到不可持續的程度時,泡沫破裂,經濟體只能通過削減支出、債務重組以及通貨緊縮等方式去槓桿,而這一過程通常伴隨着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

截至2024年底,美國聯邦債務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123%,同時由於美聯儲長期維持較高利率環境,導致其償債成本鯨吞40%的財政收入。這一幕與18世紀20年代荷蘭盾危機以及20世紀40年代英鎊危機爆發前夜的場景驚人相似。而今,隨着本屆美國政府高高揮起關稅大棒,美債被罕見拋售,情況更顯危急。

對於解決危機的辦法,達利歐也有諸多思考。他在《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一書中對人工智能(AI)着墨頗多。他評價AI是“人類正在創造的另一個物種,這個物種擁有發現過去的模式的強大能力,並非常迅速地處理許多不同的想法”,因爲它可以直接作用於“所有思考過程”,重塑人類認知與決策邏輯。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像週期中的“X因素”,或具備改變走勢的能力。

AI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天然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夠顯著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它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達利歐警告稱,短期來看,其快速發展必然會給就業帶來不小的衝擊。比如,AI會在一定時期內加劇“供需失衡”——生產力提升創造的財富無法覆蓋失業成本,從而導致財政赤字擴大與社會矛盾激化。此外,AI創造的財富可能集中流向科技巨頭與資本持有者,政府需要通過超額利潤稅、全民基本收入(UBI)等機制實現再分配。

達利歐還預測,未來3年至5年將是AI變革的關鍵窗口期:2025年將顯現初步顛覆效應,2026年加速擴散,至2030年,全球約20%的工作崗位可能被AI替代,包括傳統高技能職業,如法律分析、金融建模等。由於AI的影響具有“指數級擴散”的特性,政策與社會必須儘早、儘快適應與其共生、共存、共同發展,而且,對技術的適應速度、對技術倫理的探索速度以及相應政策措施的推出速度最好能快於技術成熟度曲線。

在達利歐看來,“貨幣/經濟秩序的變化”“國內政治秩序的破裂”“國際地緣政治秩序的轉變”“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技術發展的衝擊”這五大力量及其相互作用,纔是驅動“總週期(Overall Big Cycle)”的根本動力。這也是爲什麼他會在帖文末尾,以一種近乎冰冷的口氣提醒投資者:“我強烈建議你不要被像關稅這樣抓眼球的戲劇性新聞轉移注意力。”“如果你的注意力僅停留在這些表面新聞上,就會錯失對以下3件事的洞察:這些新聞事件背後的宏觀條件與動態機制;事件如何反向作用於那些更宏大的系統性力量;總週期如何演進,以及每個階段通常如何展開。而這些纔是判斷未來走勢的關鍵。”

根據達利歐的分析框架,所有人都要學會與週期共舞。基於這個判斷,他在《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一書中建議,每個人都要努力培養4種能力:

第一,要儘量去了解更多可能性,預先考慮各種糟糕的情景,爭取規避其中最無法忍受的情況,因爲“在生活或市場的博弈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淘汰出局”。

第二,要學會分散風險。勇敢下注那些具有吸引力又互不關聯的機會,以降低風險。“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種投資策略,但它實際上也是一種古老的生活策略。”

第三,要優先考慮延遲滿足,而不是滿足當下。

第四,要緊跟自己能找到的最有智慧的人,並向他們學習。在這個舊秩序崩解、新規則萌發的時代,唯有理解週期、敬畏趨勢、擁抱變化,方能穿越迷霧,抵達下一個繁榮的彼岸。(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