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踩剎車! 陸三部門祭出「史上最嚴苛政策」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1日共同發佈「光伏發電」(太陽能光電系統)相關事項通知,新政策要求近年來迅速發展的光伏產業「踩剎車」,嚴苛程度超乎業界預期,不僅暫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分佈式光伏指標爲10吉瓦(GW)、發文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電價和分佈式度電補貼均下調人民幣0.05元(約新臺幣0.23元),「光伏扶貧」政策維持不變。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這次發佈的光伏新政之所以稱爲「史上最嚴苛」,就是因爲原先不受指標限制的分佈式光伏被納入規模管理,按照前5個月的建設進度,今年剩下的時間裡離10吉瓦已所剩無幾,還打破了一年一調的慣例,意味着往後電價調整的頻率會加快,部分制度的調整也沒有緩衝期。
關於新政中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報導分析,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啓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意味着之前浙江等省份已經下發的地方指標失效,能源局硬是將此舉解讀爲「既是緩解消納問題,也是爲先進技術、高質量光伏發電項目留下發展空間。」
至於上網電價「兩下調一不變」,報導援引業界說法,多年來中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主要採取「標杆電價+財政補貼」的方式,補貼資金來源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隨電費收取。但隨着光伏裝機快速攀升,補貼缺口持續擴大。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臺幣4644.6億元)。業者都認爲,「之所以出臺如此嚴厲的新政,根本原因在於補貼壓力太大,且短期內難以解決。」
對此,能源局新能源司和發改委價格司表示,「積極鼓勵不需國家補貼項目。」他們強調,目前光伏發電既面臨補貼不足的現實問題,也有市場競爭力不足的長遠發展問題,在通過各種措施推動光伏發電自身建設成本下降的同時,鼓勵各地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減少非技術成本,降低補貼強度;對於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地方可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建設。
▼光伏業者認爲政策嚴苛是因爲補貼壓力難以解決。(圖/翻攝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