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避高額進口關稅 中電動車商赴歐設廠

在新的規定下,歐盟對中國大陸所生產的電動車,最高可再增課高達48%的稅。因此,這些大陸的新能源車商正與歐洲當地業者合作,直接在歐洲當地組裝製造。如果真的被課重稅,大陸車商將獲利大減,因爲一輛車會比現在還要貴上好幾千歐元。

中國大陸車商奇瑞(Chery)正跟西班牙同業Ebro-EV Motors合作,將在巴塞隆納量產便宜的電動休旅車Omoda E5。另外,中國大陸零跑汽車(Leapmotor)也選擇國際大車廠Stellantis,在波蘭生產純電都會5門小轎車T03。

至於中國大陸大車廠比亞迪(BYD),已宣佈要在匈牙利打造電動車生產基地。同時,也要在土耳其建立另家車廠。中國大陸極氪(Zeekr)正在考慮在自己母公司吉利(Geely)的歐洲車廠中,製造新能源車輛。

因全球銷售趨緩,歐洲車廠不得不跟中國大陸合作,如果不合作也行,恐怕最後會走上關門一途。以奇瑞來說,已相中巴塞隆納貨運港口附近,也就是日產汽車之前的車廠。同時,奇瑞也正在尋找第2個歐洲設廠之地。

奇瑞與西班牙Ebro目前的目標,是最晚在2029年之前,要在西班牙車廠年產15萬輛汽車。就在歐盟決心要大幅徵收中國大陸電動車關稅的隔天,奇瑞就想打造一座道道地地的歐洲汽車公司,無論是在研發、生產還是經銷方面。

奇瑞指出,西班牙車廠負責把部分零件再組裝起來。一般來說,這些電動車是在工資較便宜的地方所製造的,然後在想要銷售的地區重新組合。這種模式在汽車產業很常見,可以讓奇瑞避掉整車進口歐洲時,所要繳的高額關稅。

歐盟執委會(EC)正想辦法釐清,新的高額關稅如何在策略聯盟的企業上實施。目前,這些有着緊密合作的外國公司,並沒有納入歐盟反補貼調查的名單中。

在這些高關稅真正上路的11月以前,中歐還可以藉由談判避免執行。不過,中國大陸已開始有報復行動,那就是調查歐盟進口到大陸的豬肉,是否涉及傾銷的不法行爲。

跟美國比起來,歐盟的關稅其實是小巫見大巫,因爲美國對中國大陸所生產的電動車,可徵收超過百分之百的進口關稅。再者,歐盟也需要中國大陸便宜的電動車,來實現自己要在2035年全面淘汰傳統燃油車的計劃。

因歐洲政府的部分獎勵政策已取消,故電動車的銷售成長已鈍化。德國福斯的電動車ID.3,一輛要價37,000歐元,約40,150美元,中國大陸比亞迪的Dolphin掀背式電動車,只賣33,000歐元。

其實,中國大陸電動車迄今在歐洲的市佔率還不到10%,但該區已是包括蔚來汽車以及小鵬汽車等,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商最有利可圖的一塊市場。因爲,中國大陸已飽和,必須要找尋另個能夠消化電動車過剩產能的區域。

歐洲祭出的高關稅制度,除了車主要花費更多買車的費用,中國大陸的車商獲利也會跟着大減。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計算,大陸國企上汽集團(SAIC)的電動車MG4,預估利潤或許會從原本25%,巨幅減少到只剩下1%。

不過,如果中國大陸車商提高售價,或者降低電池成本,就算被徵收高額的關稅,所造成的傷害還是有限。歐洲電動車調研單位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直言,中國大陸電動車不太可能會調高價格,因爲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漲價的本錢。

美系外資券商Jefferies估算,中國大陸電動車送往波蘭工廠去組裝的話,每輛毛利在3,200歐元,以後若付完關稅,毛利就只有1,000歐元而已。數位物流平臺Upply表示,在歐洲當地生產可以吸引汽車零組件製造商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