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專家:投資罕病創新治療 全民受益

「二○二三亞太罕病組織聯盟臺灣圓桌會議」昨在臺北舉行,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前排右六)、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前排右五)及亞太區罕病專家齊聚交流。記者林琮恩/攝影

「什麼事都不做,並不會比較省錢、便宜!」(To do nothing is not cheap!)亞太罕見疾病組織聯盟(APARDO)理事長Durhane Wong-Reiger博士昨天於「亞太罕病組織交流會議—建構東南亞罕病網絡—臺灣圓桌會議」接受專訪時發出上述沉重呼籲。

Durhane Wong-Reiger指出,隨着基因治療的出現,罕見疾病從篩檢、診斷到治療,都出現極大變革,現在基因治療的費用看似非常昂貴,但並非只是「療程」,而是痊癒解方,多數病患接受早期診斷、治療後便可「治癒」,能正常上學、就業,若沒治療,每年所需的龐大醫藥費、照護費,並不會較便宜。

身爲APARDO理事,同時也擔任「維多利亞基因支持網絡」(GSNV)執行長的Monica Ferrie強調,對於基因治療這類創新性療程,如果在給付、病患支持上抱持「省錢纔是王道」想法,病患、病患家庭只能原地踏步,整體社會、醫療發展也會停滯不前。

對於罕病創新治療、基因療法所帶來的昂貴公費給付議題,Durhane Wong-Reiger直言,許多人將罕病藥物給付視爲施捨、憐憫,應該用「投資」觀點看待,十年、廿年後,將廣泛應用於各式疾病的診斷、治療,且更朝精準化、個人化目標前進,現在對罕病治療展開投資,這對罕病患者、世人都可帶來巨大健康利益。

臺灣的罕病治療、照護體系,曾是世界的模範生,但近年來,罕藥通過健保給付的時間逐漸延長、通過健保給付的比率也降低。對此,Durhane Wong-Reiger、Monica Ferrie皆表示,看到臺灣罕病患者處境的轉變,她們都感覺「遺憾、可惜」,「人權、人命價值的獨一無二,是不分國界的」,她們也希望臺灣可以重回罕病治療、照護前段班行列。

會議中,罕見疾病「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網絡」的成立,也引起討論。Monica Ferrie認爲,東南亞國家、臺灣罕病組織的連結,更能有效率分享基因治療與其他療程經驗,對罕病治療與提升醫療環境,有正面影響。

Durhane Wong-Reiger則認爲,東南亞國家含多種族,進行基因治療過程中,若有不同族裔基因進行比對、數據累積,可更有效率地推進基因治療進展,許多罕病患者、一般民衆也可因此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