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川普宣佈能源緊急狀態 對臺灣的反思與保障(陳琪)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迅速宣佈全國能源緊急狀態,這項舉措不僅震撼美國內部,更在國際間引起廣泛討論。川普此舉意圖推動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並撤銷拜登政府制定的氣候規範。(圖/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5年重新就職後,迅速宣佈全國能源緊急狀態,這項舉措不僅震撼美國內部,更在國際間引起廣泛討論。川普此舉意圖推動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並撤銷拜登政府制定的氣候規範,其核心在於加速能源供應,滿足人工智慧(AI)普及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此政策的可能影響涵蓋廣泛,包括經濟、環境以及地緣政治,對臺灣而言也存在深刻的反思與啓發。

美國能源政策的轉向勢必對全球能源供應與價格帶來震盪。川普推動化石燃料的生產,短期內可能壓低能源價格,讓全球進口國受惠,但長期可能阻礙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也恐因此倒退。臺灣作爲能源高度依賴進口的地區,若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加劇,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將大幅提升。特別是川普可能透過能源緊急狀態控制原油運輸,甚至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鏈,臺灣的能源自主與儲備政策將面臨巨大壓力。

在此情境下,臺灣需要重新檢視能源政策的核心命題:如何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同時,加速綠能發展?一方面應強化能源儲備與多元化供應來源,降低對特定國家或能源形式的依賴;另一方面,更需要投資再生能源技術與基礎設施,特別是風力發電、太陽能以及地熱等領域,以鞏固能源安全,避免因全球能源市場的變動而陷入被動。

川普將能源政策與AI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這點對臺灣的啓發尤爲重要。AI技術的快速普及確實對能源需求提出新挑戰,而臺灣作爲全球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的關鍵地位,能否在這波技術革新中找到機會,將是關鍵課題。首先,臺灣應積極推動產業轉型,以高效能與低能耗爲目標,開發綠色半導體制造技術,並引領全球科技產業的低碳轉型。其次,能源政策應結合產業需求,鼓勵AI技術在能源管理與分配中的應用,打造智慧能源網絡,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川普宣佈的能源緊急狀態,凸顯政府對能源供應主導權的高度掌控。臺灣雖無法比照美國動用冷戰時期的法律,但仍可從中借鑑,建立健全的能源應急管理機制。例如,加強政府對能源企業的監管,推動關鍵設施的現代化升級,並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調配資源,避免社會運作受挫。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能源政策的逆轉,可能對全球氣候合作構成重大挑戰。臺灣作爲國際社會的一員,應如何在能源發展與氣候承諾間取得平衡,也是當前需深思的問題。雖然臺灣未被納入《巴黎協定》的正式參與國,但在國際減碳行動中的角色不可忽視。臺灣應透過加強與國際能源市場的連結,尋求穩定且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同時致力於降低碳排放,維持在全球氣候議題中的道德制高點。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政府也需考量到對國內經濟與民衆的影響。推動綠能產業勢必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然而,如何兼顧公平分配與經濟成長,是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要挑戰。例如,針對低收入家庭或傳統產業的轉型需求,提供補助或技術支援,確保能源政策能普惠全民,避免造成社會不公。

川普的能源緊急狀態政策爲全球帶來不小的震盪,也爲臺灣的能源策略與未來發展敲響了警鐘。臺灣在面對全球能源變局時,應以長遠的視角重新檢視能源政策,平衡能源供應、經濟發展與氣候承諾,並在此基礎上推動能源自主與產業升級。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能源競逐中立於不敗之地,併爲下一代創造更加永續的生活環境。

(作者爲建築業退休)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