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中競爭與全球電動車轉型:氣候變化框架下的地緣政治風險(蔡鎤銘)
中國政府也通過補貼等手段支持本土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都將進一步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競爭。(新華社)
隨着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於2023年12月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達成的共識,我們見證了一個歷史性時刻:首次明確規定「擺脫石化燃料」的協議。這一重要里程碑不僅將石化燃料納入減排範疇,更提出了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性。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需求下,各國政府採取積極措施,其中之一便是推動電動車轉型。這一舉措不僅是爲了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更是爲了實現國際氣候協議中規定的碳排放目標。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各國政府在推動電動車轉型方面的舉措及其影響,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其在政府政策和製造商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從政府層面來看,中國政府自2015年開始就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將電動車納入「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的重點領域之一。其目標不僅僅是爲了應對環境問題,更是希望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取得優勢。因此,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補貼、限制內燃機車銷售、促進技術轉移等,積極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和普及。同時,中國製造商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步提高了電動車的品質和性能,擴大了產品線,從而滿足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這使得中國成爲了全球電動車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之一,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日益嶄露頭角。
美國和歐盟在推動電動車轉型方面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旨在通過政策支持和環保標準提高國內產業的競爭力。在美國,聯邦政府和一些州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旨在鼓勵電動汽車使用和生產的政策措施。例如,聯邦政府通過稅收抵免、補貼和環保貸款等手段,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同時還向電動車製造商提供了稅收優惠和補貼,以促進產業的發展。此外,一些州政府還實施了更加激進的政策,如要求汽車廠商在銷售車輛中一定比例爲電動車,以及設置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等,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和市場化。
在歐盟,電動車轉型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歐盟委員會制訂了《歐洲綠色協議》,旨在實現歐盟於2050年成爲氣候中立的目標,其中包括對電動車的推動。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各成員國紛紛制訂了相應的政策,如提供購買補貼、建立充電基礎設施、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等,以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同時,歐盟還通過設置更加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強化對汽車廠商的監管,促使其加速電動化轉型,從而提高歐盟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力。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助於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提升歐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曾經是汽車製造業龍頭的日本設定了到2035年所有新車銷售電動化的宏大目標,這是一項重大而具有挑戰性的承諾,旨在進一步推動該國的汽車業實現綠色轉型。爲實現這一目標,日本政府通過多種方式支持產業轉型,以減少經濟衝擊。首先,政府提供了各種財政和稅收激勵措施,以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車。這些措施可能包括稅收抵免、購買補貼或者提供低息貸款等,以降低電動汽車的購買成本,刺激市場需求。此外,政府還積極推動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以解決電動車的充電便利性問題,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
除了支持消費者,日本政府還積極支持汽車製造商和相關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這可能包括提供製造業轉型補貼、研發資金、技術支援等,以幫助企業加速技術創新和生產能力的提升。同時,政府可能還推動制定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和環境保護法規,以鞏固電動汽車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進一步鼓勵企業加速轉型。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實施將有助於推動日本汽車業的轉型,從而實現國家在綠色能源和清潔交通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國際市場在推動電動車轉型的過程中面臨着複雜的地緣政治風險,其中一個主要風險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美國對中國產品實施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對中國的電動車產業產生不利影響,例如,提高的關稅必將損害中國電動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中國政府也通過補貼等手段支持本土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都將進一步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競爭。
(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