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西部人才發展“生態圈”

靈武市青年崗位能手、銀川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寧夏回族自治區拔尖人才……一本本證書,見證着張智鋒在寧夏創業的奮鬥足跡。

作爲農產品加工技術領域的人才,2011年張智鋒被引進到銀川靈武市。秉承建功西部、創新發展的理念,他通過公司化運作的方式開啓創業之路,如今已被評爲正高級工程師。“作爲一名大學生創業者,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我倍感幸運。”張智鋒表示,將堅持紮根西部、建設西部,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份青年力量。

近年來,寧夏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才聚寧夏1134行動”,聚焦當地產業發展和企業用人需求,從2016年起實施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項目,每年選拔100名左右,培養期爲5年。截至2024年,已選拔9批共1163名,培養期滿479人。張智鋒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長爲業務骨幹,成爲單位科研、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主力。

不僅全面釋放政策紅利,寧夏還“真金白銀”給予培養經費扶持。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劉濤介紹,從最初的3個層次分10萬元、5萬元、3萬元撥付,提升到最終不分層次撥付經費,有效解決了青年拔尖人才的科研經費保障難題。

除了強化本地服務保障,寧夏涵養人才發展的“生態圈”,努力爲其他西部地區提供人才支撐。近10年來,位於銀川市的北方民族大學有近3萬名學子背起行囊,投身到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建設當中,佔畢業生總數的56%。

招錄優秀高校畢業生赴邊疆基層鄉鎮工作,是提高當地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北方民族大學專門劃撥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將此項工作納入各學院“一把手”工程,並制定出臺《畢業生基層項目就業獎勵辦法》,對“支邊”畢業生予以精神鼓勵和經濟獎勵。

2015年至2024年,北方民族大學累計向西藏那曲、林芝和新疆阿克蘇等地選送畢業生194人。這些畢業生髮揚踏實、堅韌、執着、自信的“駱駝精神”,成爲“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的優秀人才。北方民族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俊傑表示,將植根寧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培養和激勵廣大學生報效祖國、建功西部。 (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