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對“兩彈一星”的貢獻比科學家錢三強、趙九章還大?

何祚庥對“兩彈一星”的貢獻比科學家錢三強、趙九章還大?

兩彈一星的成功離不開那一代科學家的辛勤耕耘與奉獻。爲表彰他們的歷史功勳,黨和國家專門確定了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名單,其中不乏像鄧稼先、錢學森、王淦昌、于敏等當代科技巨匠。

這23人的名單代表了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廣大科研人員,是對整個時代科技事業的總體肯定。但是,功勳名單畢竟有限,許多爲這一偉業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並不在列表之列。何祚庥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何祚庥(1927年8月24日2—),出生於上海,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1中國哲學家,自然辯證法專家,1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1中國兩彈研製參與者之一,12中國科協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聯盟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

1951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1956年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1960年回國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產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第九研究所(簡稱二機部九所、中物院前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131980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在關鍵時期,何院士爲兩彈一星的研製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並未進入23人的功勳名單中。

這次,何院士公開表示,他對兩彈一星的貢獻“比功勳名單上的某些科學家要大”。他舉了錢三強和趙九章兩個例子:這兩位老科學家起初並未做很多具體工作,是出於情感因素被張勁夫提議加入功勳名單的。何院士的這番話表明,他希望得到公正的評價和肯定。的確,我們不應該因爲某人不在功勳名單裡就否定他的貢獻。

回憶“兩彈一星”的偉大進程,需要看到集體智慧和辛勤勞斗的力量。單獨 個人貢獻大小並無意義,反而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論戰。何院士的言論可能出於個人感受,但引發公衆過度解讀也許與他本意不符。面對科技前輩,我們需要的是感恩之心。兩彈一星代表了中國科學的高峰成就,每一位參與者都應該爲之倍感自豪與欣慰。只有團結協作、開拓創新,才能繼續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進展,以科技創新富民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