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系“以房抵債”後,這家建築商拿來償還“三角債”
地產商的債務問題,仍在持續影響上下游企業。
12月11日晚間,重慶建工(600939.SH)公告稱,因恆大系企業以其開發的住宅、商業和車位等資產抵償對公司的工程欠款,經與公司合作的供應商友好協商,擬將前述抵債資產轉給供應商,用於償還對供應商的相關賬款。
據悉,該公司新發生與恆大系抵債資產相關的重組金額合計1768.03萬元:包括以住宅類資產進行債務重組共14筆,成交金額合計1378.23萬元;以商業類資產進行債務重組共3筆,成交金額合計118.14萬元;以車位類資產進行債務重組共52筆,成交金額合計271.66萬元。
公告表示,上述交易有利於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提升資金週轉及運營效率。經初步測算,盤活以上資產將產生債務重組收益349.12萬元。
重慶建工發展歷史悠久,1952年組建,是重慶建工八建公司的前身;1953年,重慶市成立建築工程管理局,負責管理重慶建工八建公司在內的多家建築公司;1998年,整體改製爲重慶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更名爲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創辦以來,重慶建工曾承建了北京工人體育場改建工程、重慶人民大禮堂、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重慶第一座城市立交、重慶奧林匹克運動中心、重慶洪崖洞民俗風貌區等大型工程,參建了京雄高速公路、重慶來福士廣場、重慶機場T3航站樓等標誌性項目。
官網信息顯示,重慶建工集團連續22 年名列中國企業 500 強,旗下全資、控股企業(含事業部)29家,擁有經營管理及專業技術人才1萬3千餘人,常年使用農民工18萬人。
但是,受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影響,這家老牌企業也遇到了經營挑戰。
在2024年半年報中,重慶建工表示,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政府化債和城鎮化速度趨緩等因素影響,房建和基建新開工面積下滑,公司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營收和利潤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嚴峻形勢下,公司努力在承壓中前行。
2024年上半年,重慶建工實現營業總收入156.10億元,同比下降25.38%,這已是該公司連續三年出現中期營收下滑的情況;同期歸母淨利潤爲-1884.2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15.6%,是近五年來首次出現中報歸母淨利潤爲負值。
重慶建工解釋稱,受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影響,地產整體需求及新開工面積下滑,公司亦審慎承接房地產開發項目。受地方政府化債工作等影響,部分政府投資項目的投資相應放緩。報告期新籤工程合同尚未形成較大產值,加之部分業主單位資金緊張,在建項目工程款支付進度滯後,部分項目甚至停工、緩建,營業收入明顯下降。
該公司重點提及了受上游房企的影響,稱上游業主相繼出現房產銷量不佳、經營不善、資金緊張、化債壓力大等不利局面,加劇了公司工程結算和工程款回收難度,進而影響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爲此,重慶建工開展了結算收款攻堅行動,加快清收工程款。
對恆大上述“以資抵債”項目的處置,便是其“攻堅盤活”工作的一部分,爲防範化解債權債務風險,盤活存量資產,重慶建工將持續開展債務重組及資產處置工作,預計交易總金額不超過23.00 億元,交易資產標的包括但不限於住宅、商業、車位、土地等。
此外,爲了助力經營破局,重慶建工還在做兩方面的調整。一是,佈局市外市場,拓展海外增量市場,上半年其新承接市外及境外項目123 個,合同金額 173.27 億元,同比增長 46.89%,佔總金額的 57.68%。第二,不斷提升基建項目的業務量,謹慎承接房地產開發項目。
不過,從三季度最新財報看,重慶建工目前仍面臨較高的各類應收、應付賬款壓力。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重慶建工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爲208.77億元,長期應收款6.13億元,其他非流動資產36.21億元;應付類方面,同期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375.40億元,該公司還有規模不小的即期負債,短期借款達到106.4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9.65億元,而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27.93億元。
應收應付類賬款雙雙高企,是建築行業內的普遍現象,越是大型建築企業這一特徵越顯著。本次將恆大“以資抵債”的相關房產,轉讓給供應商償還相應欠款,體現了建築行業上下游之間複雜的“多角債”關係,也是其在當前市場及企業經營環境下的無奈選擇。
不過,背靠重慶國資背景,重慶建工承接各類項目的資源較爲豐富。公告同日,重慶建工還宣佈,全資子公司交建集團擬與重慶高速集團控股項目公司,簽署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預計合同總價不超過40.00億元;全資子公司市政一公司擬與重慶高速集團控股項目公司開萬樑公司,簽署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預計合同總價不超過11.00億元。
因重慶高速集團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大股東,這兩筆交易構成關聯交易。過去12個月內,該公司與重慶高速集團的交易金額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絕對值的比例高於5%,因此需提請股東大會審議,交易預計將推動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提升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