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分級英文字母越多一定越高貴?葉怡蘭一次公開解答

圖、文/寫樂文化提供作者葉怡蘭

回想起來,早年初入紅茶領域,雖覺其中知識學問講究繁多,一時半刻也窮究不完;但其中最令我昏頭轉向、莫衷一是的,則莫過於紅茶的「等級」了。

談到紅茶等級,經常在專業茶店選購茶葉茶友們應該並不陌生:指的是通常接續在產區名稱後面,諸如OP、BOP、FOP、TGFOP等字樣;稍微認識一下,心裡有個譜,買起茶葉來多少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等級用語多半出現在未經混合拼配(意即將不同產地、季節、甚至種類的茶葉混合調配在一起)、且以「Orthodox」傳統紅茶製法製成的產地單品紅茶上。在最後一個製作階段,會藉由專門的篩分機進行「grade」分級篩選,紅茶等級就這樣被區分出來。

各等級標示多以各具代表意義的單一英文大寫字母爲代表,如 P:Pekoe、O:Orange、B:Broken、F:Flowery、G:Golden、T:Tippy⋯⋯等,彼此相互串連、形成不同級次與意義。

Orange非柳橙,Pekoe非白毫

──乍看似乎並不複雜,但由於整體發展日久,漸漸層級繁衍越多越龐雜,最基礎的「OP」以上,到後來一路演成類如「SFTGFOP1」這般令人眼花撩亂的長長字樣。

更有甚者,還有字義詞義上的誤讀、誤譯所造成的干擾。

比方最基礎級的「OP,Orange Pekoe」,就常被強解或翻譯成「柳橙白毫」或「橙花白毫」—— 這其實是很容易造成誤會的譯法⋯⋯特別早期紅茶知識尚不普及的時代,在一些茶單茶品包裝甚至茶書上,甚至會將OP等級的茶誤爲帶有柳橙香的白毫茶,叫人一時哭笑不得。

嚴格說來,「Pekoe」此字最早雖的確發源自中國茶裡的「白毫」,意指茶葉嫩芽上密密生長的細絨毛;但實際上在紅茶領域中,明顯和「白毫」已經沒有什麼關連。而「Orange」這個字,一說原本是形容採摘下來的茶葉上所帶有的橙黃顏色或光澤,後來成爲等級用字,與柳橙絕無關係

另外,近幾年越來越普遍可見的另一迷思,則是將茶葉等級與茶葉部位、採摘品質混爲一談;有的還附上茶葉圖示,認爲「採到第三葉等級爲P、採到第二葉等級爲OP、採到第一葉則爲FOP⋯⋯」。

事實上,根據莊園茶廠裡的實地探訪結果,紅茶的採摘一律皆以一心二葉、最多三葉爲標準,等級則一定要到最後的grade程序後纔會真正落定,代表的是篩選與評級過後成茶的尺寸、狀態與細碎程度,與採摘部位無關。

所以,經過長年推敲、比較、歸納與實際使用後,我自己比較傾向迴歸等級的最根本原點,不做字面上的翻譯或過度衍生詮釋,而是實際面對每一等級字本身、以及相互組合後的表徵意義來做界定、區分與辨識。

在此將常見等級條列說明如下:.OP:Orange Pekoe。葉片較長而完整的茶葉。.BOP:Broken Orange Pekoe。顧名思義,較細碎的OP。滋味濃重,一般適合用來沖泡奶茶。.BOPF:Broken Orange Pekoe Fannings。比BOP更細碎、細小,衝制奶茶風味強勁。.FOP:Flowery Orange Pekoe。含有芽葉、因而帶有芬芳花香的紅茶。.FBOP:Flowery Broken Orange Pekoe。含有芽葉、也同時含有細碎茶葉的紅茶。滋味既濃郁又芬芳。.TGFOP: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含有較多金黃芽葉的紅茶。滋味香氣也更清芬悠揚。.FTGFOP: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經過精細揉捻精製而成的高品質茶葉。.SFTGFOP:Super 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多了「Super」一字,意義不言而喻。

英文字母之外,偶而還會再出現如數字「1」的標示,比方SFTGFOP1、FTGFOP1、FOP1、OP1⋯⋯,則意味着在該等級裡較爲頂尖的級次。

而除了以上等級,偶爾還會看到單單標示「Fanning」(細小的茶葉),「Dust」(粉狀的茶)等字眼,不過這類茶葉除製成茶包外,多半僅出現於南亞國家市井間作爲烹煮日常奶茶之用,在其他國家較少見。但我曾幾度買回Fanning等級茶葉,風味濃烈勁澀,調入多量牛奶與糖後,那逼人的強悍與厚實感,着實令人上癮

適材適性、適地適用

另外,必須再三強調還有,茶葉的等級標示與品質的高下並不見得一定有絕對的關係──雖也常有戲稱是:英文字母越多、價格越貴⋯⋯但這也一樣並非必然;主要還是看產區和茶款特色,以及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樣的口味、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沖泡而定。

像是錫蘭烏巴(Uva)紅茶,因爲強調的是濃郁強烈的芳香,尤其如果想沖泡夠濃夠勁的奶茶,定然非得細碎的BOP不可;遂而大葉片等級極少見,且整體評價以至價格都不如BOP、BOPF等級高。

此外,紅茶的此項分等系統雖大致是世界共通,但也並不是每個國家每個產地都擁有前述這般多樣的分級。比方以碎紅茶爲主力的錫蘭茶,最多常就只有BOP、BOPF,最多到OP、FOP等分級。而中國因以工夫紅茶見長,因此若是直接從產地售出的品項,也多半看不到這樣的分等。

至於印度,雖是全球產地中分項最多最精細的,但有趣是,若是在大吉嶺產地直接向莊園詢茶買茶,會發現即使茶葉再頂級,最高也只標到FTGFOP1;至於最前面的「S(Super)」字樣,則是直到進入加爾各答拍賣市場中,才由當地拍賣商加上。

而咱們臺灣紅茶呢,由於早年自日治時代傳承下來的製茶模式所致,故而,南投魚池一帶,若是歷史較悠久、沿襲傳統設備與概念的如臺灣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附設之製茶廠、日月老茶廠等所制紅茶,有時還看得到如BOP、FOP、OP等標示等級的茶款。

但由於近十年來,臺灣紅茶逐步轉向以不經切碎的條索全葉茶爲主流,特別融合了傳統烏龍茶製茶概念的小葉種紅茶遍地開花後,分級茶更加罕見。──對同愛碎紅茶風味的我而言,雖不免略覺可惜,但畢竟是臺灣紅茶一路走來逐步成形的自有面貌,也是特色。

★本篇未完,其圖文經寫樂文化同意,摘自2017年出版《紅茶經》。原文標題「紅茶分級」。★作者葉怡蘭,華文圈書寫專業紅茶第一人,深入亞洲3大古國、直擊13大關鍵產區,從「茶中香檳」大吉嶺、錫蘭烏巴、武夷正山小種,再到阿里山夏摘高山茶...,跟着葉怡蘭領略世界紅茶產地最新趨勢,與舒心好喝的衝調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