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主題的活水正源源不斷,險資、券商自營等多路資金共同選擇,空間還有多大?

財聯社1月12日訊(記者 閆軍)去年紅利ETF流入超550億,紅利相關主題基金總規模超兩千億。不過,A股2015年開局即調整,紅利資產同樣面臨回調壓力。截至1月10日,中證紅利指數年內跌幅達到5.28%。

站在今年伊始,今年紅利資產還能漲嗎?配置紅利策略的資產的資金規模還有多大空間?是投資者最爲關心的兩個話題。

先來說當前業內較爲普遍的討論與共識:

一是紅利產品供給端源源不斷,投資端關注度提升;

二是券商自營正成爲紅利板塊的新增量;

三是險資持續增配高股息,業內期待ETF納入OCI賬戶。

就在1月9日,高盛上調了中國銀行A股、H股的評級,在紅利主題深入人心的時候,外資對國內紅利資產的看好,無疑爲這份信心增加了一重保障。

去年紅利相關主題基金規模突破2000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紅利、高股息等主題基金合計規模突破2000億,以場內ETF來看增量,ETF規模全年增加553億。非ETF基金還未更新2024年底規模數據,四季報披露結束後,規模或將有進一步增加。

今年以來,市場震盪回調,截至1月9日,紅利相關主題ETF年內資金淨流入仍高達55億。

產品端方面,儘管2024年也出現了紅利產品出現了延募、清盤,乃至發行失敗的個案,但這並不影響基金公司前仆後繼地佈局,不論是從產品線的完善,還是貼合市場風格上,紅利依然是較優解。

某家2024年開始入場ETF的中型基金公司表示,公司資源有限,稟賦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今年重點ETF就是紅利產品。寬基ETF之外,紅利是當前行業主題ETF中較爲有銷售優勢的產品之一。

渠道同樣重視,在得知某基金公司即將發行紅利產品後,近日,有券商總裁親自到基金公司洽談券結業務,在機構眼中,紅利主題產品仍是必爭之地,並且真正的爭奪纔剛剛開始。

紅利產品供給端增加的同時,投資端的資金依然源源不斷。

險資動作頻頻,過去的2024年險資舉牌次數達到20次,舉牌次數和被舉牌上市公司家數均創下2021年以來新高。今年以來,中國平安增持工商銀行H股,平安資管增持農業銀行H股。

隨着險資負債端投資壓力增加,高股息紅利資產依然是今年險資投向權益市場的重點方向。有業內人士指出,低利率的無風險環境,是紅利崛起的核心貝塔。而隨着新“國九條”強化分紅的政策導向之下,兩期互換便利啓動,紅利資產成爲最符合主流審美的投資選擇。

券商自營對紅利配置需求增加

券商自營對紅利資產配置增加潤物無聲,早已開始。根據中信建投非銀研究團隊研報數據,截至2024年6月末,108家樣本券商7萬億投資資產裡,3761億元落於權益類OCI賬戶(含永續債),佔比5.4%。

原因並不難理解,一是在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之下,權益相對債券配置價值提升,高股息、紅利向來是追求絕對收益資金的首配。

二是,新金融會計準則的實施爲險資和券商自營增配紅利資產提供了諸多便利。在OCI科目下,OCI類資產是指那些不以交易爲目的持有的金融資產,權益資產OCI科目後,一方面公允價值不必計入當期利潤表,很大程度上能夠平抑股價波動對公司利潤表造成的短期擾動;另一方面,股利計入當期收益,這些分紅爲券商帶來實際的現金流和利潤貢獻。

當下自營收入對券商業績貢獻度越來越高,業務重要性提高。面對愈發艱難的投資環境,有券商業務負責人表示,首先,在資產類別上,儘量做到多元化,市場不好的時候多債少股,增加REITs、寬基ETF、行業ETF等品種的投資,豐富產品品種;其次,在策略保護上,增加看跌期權、將紅利高股息加入OCI賬戶作爲底倉對抗波動。

隨着互換便利的啓動,加速了券商自營增配紅利這一趨勢。今年以來,第二次互換便利擴容增量,額度從首期的500億元提升至550億元,機構參加上,在首批20家參與機構基礎上,增選20家參與機構,形成40家備選機構池。

券商自營承擔起盈利性之外的功能性。“除了掙錢,更要起到穩定資本市場的功能。”上述人士認爲,在功能重新定位後,券商自營要摒棄傳統趨勢投資,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功能,要做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逆向投資,就需要有新的方法論,OCI的配置就順理成章。

某較早進行權益OCI配置的券商自營人士指出,OCI非常適合左側配置,以煤炭爲例,公司就是買在無人問津時,持股週期長達兩年,也爲產品組合帶來可觀的收益。

另有券商人士表示,此前精準出手了銀行板塊。“公司在2022年經歷回撤後受到一波傷害,就確定了OCI的投資,確定了投資三個穩定的原則,即穩定的公司基本面、穩定的公司政策以及穩定的股息率。”該人士透露,目前公司自營倉位以OCI倉位爲主,OCI的規模已經佔到自營總資產的接近10%的體量。

衆所周知,券商自營投資是市場上最專業,最敏捷,最高效的資金之一。自營不僅是市場配置投資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做市交易的交易商。作爲市場上增長最快,最火熱的ETF領域,券商自營的投資和交易也引領着行業方向。

因此,投資方向偏向紅利的同時,券商在工具選擇上,ETF成爲趁手工具。有券商自營人士表示,今年年初,公司就做了決定,除了OCI之外,要求一半以上的股票多頭倉位要配置在ETF上,通過深度研究去挖掘ETF的機會,“至於是寬基ETF還是窄基ETF,沒有任何限制,包括納指、標普等境外投資,黃金、商品ETF都會配置。”

亦有券商自營負責人表示,未來或將重新考慮個股、ETF的投資分配。今年的市場以924爲分水嶺冰火兩重天,自家公司在924之後堅決地在權益投資部分全部持倉ETF,從策略上更偏重於核心資產和部分新科技板塊。“ETF是牛市初期、震盪期的穩定器,也是牛市來臨的高收益、高彈性的利器。”

不過,有券商自營負責人坦言,當前股票投資面臨多重考驗。比如對衝工具太少、公司考覈週期的合理性,監管提倡耐心資本,長期佈局,但是對風險指標、風險資產的確定尚有優化空間。

險資期待ETF納入OCI賬戶

險資偏愛紅利已是共識,過往數據來看,險資在股票下OCI科目比重有明顯提升。海通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14年中報,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的股票資產FVOCI科目佔比分別較年初+4.3pct、+4.6pct、+6.4pct、+7.0pct、+5.3pct至7.7%、57.8%、20.8%、12.5%、40.5%。

在券商分析師看來,險企上半年股票下FVOCI科目佔比提升與險企權益投資採用紅利策略有關,險企將高股息股票分類至FVOCI科目有利於險企平抑利潤表波動。

險資與紅利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截至2024年截至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32.15萬億元,是國內基金市場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股票市場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手握巨資的金主,投資端壓力也大。

接下來還能買什麼?險資和券商自營面臨的問題類似,資產荒之外,監管對於險資入市的期待更高。就在前不久財聯社曾報道過,監管正在反覆磋商,討論如何打通險資增配權益市場的制度障礙,完善險資考覈評估機制,讓險資在合規體系下,多一點有所作爲。

受限於絕對收益,險資入市,除了紅利,選擇並不多。

業內人士透露,在2024年8月,有險資就建議將ETF納入保險OCI賬戶。當前OCI賬戶投資範圍“其他債權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其他債券投資包括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同業存單、超短融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其他權益方面則主要是指股票,並不包括ETF。

業內指出,如果未來ETF納入保險OCI賬戶,紅利資產規模將迎來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