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秀麗的江西小鎮 嬌豔荷花清香撲鼻
車沿着山路緩緩而行,路邊的小溪跳過一堆堆石塊,在陽光下閃着碎碎的白光。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我希望自己是個仁慈的智者。隨着車身有節奏的晃動,人們都打起盹來. . . . . .
經過黃山的休寧縣時路面開始顛簸,睡意全無。小溪仍舊歡快的流着,離水面約1-2米的樹枝上掛了很多雜物,估計不久前這裡有洪水經過,所以路面也受到了影響。在女士們不斷的尖叫聲裡,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她們也麻木起來。這時不知誰打破了沉寂:“快看--江西到了!”車廂內立刻歡騰起來,人們不約而同的伸長脖子,整理着散亂的頭髮. . . . . .“哪裡?”“怎知的?”“囉……看那棵樹……一棵消息樹!”“哈……”對善意的謊言,人們爆發出心底的笑聲。
山區的農民正在修路,推着車、扛着鏟,穿着分不清色彩的工作衣,看見豪華的遊車,他們立刻停下讓作一旁,衝着我們笑着,那笑裡有太多的善意、純樸、不帶一絲雜念。同座道:“他們覺得很幸福,所以,無知便是幸福!”是嗎?幸福是靠自己體驗的,而不是別人冠以的,更不在於是否有知與無知。我相信那些走出大山的人,他們身上凝聚着山裡人的吃苦精神和大山賦予他們的寬厚、沉穩,會大有作爲的,至少他們具備着山外人所沒有的頑強的生命力。 一夜無夢,在犬吠、雞鳴聲中醒來。
我們落腳處是江西上饒市婺源縣所屬的一個小鎮 …… 江灣鎮。走進小鎮,你會不由得被她感動。村子座北朝南,背有大山所依,南有溪流、公路穿越,村子裡住着百十戶人家。房屋四周有一條互通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緩緩流動,時而能看到嬉戲的魚蝦,這讓我想起清朝總督阮元的詩句:“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高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七月是多雨的季節,山裡的雨來得很突然,走進“三省堂”時只見幾片黑雲繞在山頭,出來時,已是急雨一陣。擡頭望去,發現這裡的建築還有個很特別的地方:所有屋檐上的雨水順瓦當縫流到槽中,最後落入自家院牆內,走在小巷裡你只需照看好腳下的路便可。多純樸、敦厚的鄉民啊,即使走在充滿寒意的雨中,心裡都有一種暖暖的東西在涌動…… 村民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在村子裡待了三個多小時,驚奇的是地面沒發現任何雜物。有時遇到半掩着的門,若不推開看看,真不知道里面住的是“豬先生”。全國各大城市的垃圾桶隨處可見,政府及環保部門用各種方式引導人們過文明規範的生活,就是這樣,街頭的清潔工人仍整日忙個不休。 江灣鎮小巷內的路面一律是青石板鋪成,亮亮的,向人們展示着它本來的面目。據報道,現在首都市民的環保意識已達二級(即:重視自我衛生和身邊的環境)。統計部門該到江灣來,給這裡村民的環保意識定個級別,也許會更高些。
下午,我們在汪口鄉“俞氏宗祠”附近找一據點動筆作畫。爲了緩解一天的疲勞,傍晚,結伴來到溪水邊,水底沒有泥沙,只有成千上萬的被溪水常年沖刷至渾圓狀的卵石。水流很急,站在水裡行走,往下游走跟着水流的方向,人覺得很輕鬆,而往上走很困難,好幾次都摔倒,有首歌也唱道:“我願順流而下……”
生活中也是這樣,隨波逐流是很容易的事,但最終只能到達別人想去的地方,而不是自己的。我們的位置也許在上游,我們必須逆流而上,中途也許會摔倒,但每一次的摔倒更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心,因爲離目標越來越近了。過程是痛苦的,一旦到達目的地回望時,那種痛苦就是一種幸福。 此次寫生活動已接近尾聲。一早,車由上饒往安徽方向開。一路顛簸、塵土飛揚,人們似睡非睡積蓄着精力。 車在休寧縣齊雲山腳停住。很多同伴因畏懼山高就住在山腳下。齊雲山羣山毓秀,奇峰挺拔,因其中“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稱。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爲特色的山嶽景色。別人不上,我得上去,於是幾人乘坐纜車緩緩而行。至一半時,坡度陡了起來,離山腳越來越遠,視野越來越寬,速度慢了下來,似乎在考驗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有人開始尖叫 。 齊雲山古稱“白嶽”,方圓六十平方公里。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巖,巖巖皆景,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各樹一幟。歷史上又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