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皮影:非遺迸發新活力
5月15日,一場大雨讓初夏的渭南市華州區多了幾分清涼,而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內卻熱鬧非凡。在後臺皮影演員的操縱下,幕布上,“喜兒”跳起曼妙的芭蕾;沙漠裡的駝隊緩緩向前,飛天仙女翩翩舞動五彩水袖……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這兩部戲是我們創作的現代皮影劇目《喜舞迎春》和《絲路情》,很受年輕觀衆喜歡。我們還帶着這兩部戲到過日本、德國等國家演出呢。”皮影戲演員杜麗驕傲地說。
一口唱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華州皮影造型優美、雕刻細膩、染彩厚重、唱腔委婉,被稱爲“中華戲曲之父”,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一張張栩栩如生的皮影,在表演者手中盡情舞動,配合着悠揚婉轉的曲調,訴說着千百年來的傳奇故事。
然而,這小小的皮影,製作起來卻並不容易。走進皮影製作工坊,只見十幾名皮影製作藝人神情專注地各自忙碌着。在這裡,一塊塊精挑細選的牛皮經過制皮、過稿、雕刻、敷彩、綴結、裝籤等30多道工序後“重獲新生”,構成了一個個文臣武將、才子佳人的生動形象。
“光是選料的環節,就有不少講究呢。根據要製作的人物、部位不同,選用的皮料也有差異。”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講解員李紅將皮影製作技藝娓娓道來,“武將用料略厚,生旦略薄;上臂稍薄,下臂稍厚;前腿略薄,後腿略厚……”
“再說敷彩,平塗要均勻着色,暈染要深淺過渡自然,這樣才能顯得顏色飽滿、立體感強。”李紅告訴記者,像跳芭蕾的“喜兒”,能完成80%的真人動作,從選料到綴結完成至少得一個星期,每一個環節都要慢工出細活,馬虎不得。
在一張邁克爾·傑克遜形象的皮影前,不少遊客駐足觀看。在不斷探索與創新中,皮影藝術作爲一種載體,實現了與現代遊戲、動漫、影視等領域的跨界結合,製作出了許多年輕人喜歡的形象與造型,使傳統皮影逐漸獲得了新生。
“要想把非遺傳承下去,就必須推向市場,得到更多觀衆特別是年輕觀衆的認可和喜愛。”李紅說,近年來,他們大膽創新,將時下流行元素與現代科技融入皮影製作與表演,動漫劇《哪吒傳奇》、童話劇《老鼠偷油》以及《復活的邁克》等劇目受到了年輕觀衆的關注與熱捧,也讓皮影藝人們越來越有信心。
傳統非遺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新鮮血液”的輸入。“90後”女孩李華星是目前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裡最年輕的皮影表演藝人。從2016年開始學習表演皮影,李華星吃了不少苦。但她認爲,作爲華州人,能讓這門傳統非遺在自己手中得到傳承,她感到很自豪。
事實上,與傳統皮影戲相比,現代皮影戲表演難度更大,需要2到3個人同時控制同一個人物,得不停地進行走臺換位,這就對彼此的默契與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幾個人的步伐、氣息都得保持一致,一個人的失誤就會影響整體的舞臺效果。”李華星說,一部劇目從設計到上臺演出,有時要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和磨合。由於兩隻手長時間提着皮影,經常感覺痠痛,有時候訓練完後舉都舉不起來。但是每次演出結束,看到家鄉的傳統非遺能帶給人們快樂,聽到臺下此起彼伏的掌聲,他們就有滿滿的成就感。
爲了能更好地弘揚傳統非遺文化,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還成立了皮影藝術研學基地。在這裡,學生們可以參觀皮影博物館、學習皮影製作、進行皮影戲表演,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非遺的無限魅力。同時,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還開發製作了皮影擺件、掛件、首飾等文創產品,讓非遺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