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雙語比只說單語的人 平均晚4.5年才失智

會說雙語比只說單語的人 平均晚4.5年才失智(圖/康健雜誌)

隨着物種進化,大腦也擴大,導致語言愈來愈擅長處理訊息。但更驚人的是,語言一輩子都在塑造大腦。

大部分的證據來自於對雙語者研究。大腦的掃描研究發現,跟只說一種語言的人相比,雙語者在兩種語言之間切換,引發不同的大腦活動模式,尤其是前額皮質中的大腦活動。大腦前額葉皮質位於頭骨的前面,負責處理運作所收集到的資訊,例如記憶、推理和計劃。還有其他的研究發現,雙語人學習新語言時比單語人較快進入狀況

會說四種語言的德州休斯頓大學雙語神經基礎實驗室主任埃滿迪斯(Arturo Hernandez)認爲,這些差異可能反映了雙語大腦結構的差異。換句話說,學習另一種語言可能會改變你的大腦連線方式,「如果你有這種非常不同的語言經驗,你的個情緒會顯得沈穩開朗。」

會說多種語言也可能使大腦更具彈性加拿大約克大學的琶亞麗斯托(Ellen Bialystok)發現終身雙語者比單語者平均晚4.5年才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並且有更多的白質(中樞系統內所有連結纖維總稱),包括前額葉皮質。白質由連接不同大腦區域的神經纖維組成,在大腦同區塊之間來回傳遞信息。因此,提高語言技能似乎能夠建立更多的大腦聯結。

英國愛丁堡大學巴克(Thomas Bak)去年對六百多名中風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學習第二語言益處多,雙語者當中,40%恢復了全部功能,而單語者只有20%。巴克推測,講多種語言涉及的心理操練,可以建立額外的連接,改善大腦能並幫助修復損傷。語言幫我們分類事物,從而理解世界。中風後失去語言能力的人,就不太能事情做分類。

所以,別再猶豫自己太忙抽不出時間太老學不會新東西了,趕快去學新語言,不管是客家話還是俄文,給大腦一個機會變得更聰明。

取材自《Brain&Language》、《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ScienceDiret.com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