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數字時代新形勢 中國進一步完善網絡科普制度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蔡靖驫):當前,網絡科普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虛假錯誤信息在網絡流傳,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針對此類現象,已於2024年底開始施行的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從法律條文上明確規定了科普信息發佈者、網絡平臺傳播者的責任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對違規行爲的治理進行規範,以迴應數字時代新形勢,完善網絡科普制度。

近年來,中國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網絡科普的規範和管理,整治網絡傳播中以科普名義欺騙羣衆、擾亂社會的行爲,取得明顯成效。新修訂的科普法既鼓勵支持新媒體科普的發展,又對違規行爲的治理進行規範。

科技部有關司局負責人李昕具體介紹說:"第三十五條規定‘組織和個人提供的科普產品和服務、發佈的科普信息應當具有合法性、科學性,不得有虛假錯誤的內容’。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加強對科普信息發佈和傳播的監測與評估’‘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傳播虛假錯誤信息的,應當立即採取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對於科普信息發佈者、網絡平臺傳播者的責任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作爲科普內容的主要傳播渠道,網絡平臺要承擔發現違法或虛假錯誤信息後及時處置的責任。對於傳播範圍廣、社會危害大的虛假錯誤信息,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及時予以澄清。"

2019年起,中國科協聯合其他有關部門共同打造國家級科學闢謠平臺,建立完善的科學類謠言"發現、識別、研判、闢謠"全流程工作機制,致力於實現"定點清除、阻斷傳播、精準推送",共同加大科普正能量供給,最大限度壓縮僞科普生存空間,助力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顧雁峰表示,對公衆關注的熱點,科學闢謠平臺基本可以實現快速闢謠響應。"一是廣泛開展網絡謠言線索徵集,鼓勵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網絡謠言舉報。二是通過謠言庫對謠言線索進行比對,對已入庫陳舊性謠言進行快速反饋,對新型謠言進行專業識別。三是通過專家庫匹配專家,對謠言進行研判,對複雜謠言進行多方‘會診’,提出處置意見。四是組織生產圖文、視頻等闢謠作品,開展全網推送。"

新修訂的科普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推動新技術、新知識在全社會各類人羣中的傳播與推廣,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圍繞新技術、新知識開展科普,鼓勵在科普中應用新技術,引導社會正確認識和使用科技成果,爲科技成果應用創造良好環境"。

科技部有關司局負責人李昕表示:"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爲科普和科學傳播帶來了新的應用場景,網絡平臺已經成爲科普的重要傳播渠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爲科技場館展品設計和陳列提供了契機,我們不僅要推動新技術的科普,更要在科普中用好這些新技術,實現科普發展和新技術應用兩者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