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全是假貨,利潤率高達650%,爲何消費者仍然願意被“割韭菜”
來到街邊小商城,萬花筒般多彩的商品應接不暇,可你是否意識到,有一種“藝術”無時不刻不在上演,那就是“割韭菜”。
不難發現,街邊小攤或者網絡店鋪上,很多商品的價格都要比預想中要便宜一些,裡面其實摻雜着很多假貨。
據說一些“假貨”商品的利潤可達650%,這個數字屬實誇張,但讓人好奇的是,消費者們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有許多人爭先購買,這到底是啥原因呢?
之所以將某些商品稱爲“奢侈品”,是因爲它的數量比較稀少、價格非常昂貴,普通消費者壓根不會碰這種東西,也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但在很多有錢人心中,奢侈品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正是這些無形的價值,使得奢侈品的價格成爲了一個謎團。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無論吃的、穿的都要求大品牌,覺得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
更有意思的,許多消費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外,認爲“只有外國品牌才稀有,穿上纔有牌面。”
可外國奢侈品進入國內需要繳納絕關稅,也就是說消費者要想買到外國奢侈品,那就必須支付商品以及關稅的價格,這就讓外國奢侈品的價格進一步提高。
即便是有錢人家,很少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這些商品。
不過也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海外代購”,其實就是找那些經常出入境的商人,讓他們幫忙代購一些外國奢飾品,比如口紅、包包、香水等。
如此一來,外國奢飾品的價格就會比國內進口的便宜很多,價格也能讓大部分人接受。
有些限量版的外國奢飾品在國內根本無法買到,就可以託人到外國購買,然後運輸到國內,消費者就能體驗到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外代購”就成了國內許多消費者的首要選擇,行業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本以爲這是一項互惠互利的方式,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不法商家的介入嚴重破壞了市場。
在國內消費者對於海外奢侈品的高需求驅動下,不法商家看到了巨大利潤空間,隨後開始了一系列操作。
商家假意說是爲了消費者着想,實則是與國內產品製作商聯繫好,讓他們大量仿製外國奢飾品,以此賺取高額的利潤。
最重要的是,廠商的仿製技術非常了得,他們可以把假冒商品的外觀做得和正品大差不差,就連商品上的小細節他們也能做出來,不懂行的人真的很難區分這是不是真品。
如此一來,從國外購入上萬元的包包,在不法商家手中,可能只需幾百塊錢就能搞定,算算其中的利潤率,可謂相當的炸裂啊。
現如今,直播帶貨行業的興起給人們提供了更多銷售空間,他們往往會以遠低市場價的價格,出售各種品牌貨品,很多人禁不住誘惑就買了,殊不知裡面可能摻雜有假貨。
幾年前我就上過當,當時微信朋友圈裡發現了一張賣鞋的照片,記憶中那雙鞋應該是2000多塊錢,可到那個人手中卻只有四百多塊錢。
眼見便宜了這麼多錢,我就和他聊了起來,他在那邊吹的天花亂墜,說自己是直接拿貨的,價格便宜了好多,於是我就成功購入了那雙鞋子。
沒幾天商品到了,等我打開包裝後發現裡面證書齊全,還在得意洋洋自己沒買到假貨,可在穿了不到一個月後,朋友發現了問題。
他告訴我這鞋就是假貨,順帶指出了許多細節偏差,我這才明白自己被騙了,而那雙鞋之後我就很少穿了。
事實上,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買的就是假貨,那他們爲什麼甘願被“割”呢?
在當下社會,各種購物平臺的興起,讓人們學會了“貨比三家”,從而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當假貨的價格遠遠低於真品價格時,部分人即使知道它是假的,還是會因爲低廉的價格而心動。
在他們看來,如果假貨的質量能達到自己的使用標準,那花更少的錢獲得相似的滿足感,似乎也是一筆不錯的交易。
而奢飾品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產生了攀比心理,他們過度關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購買昂貴的奢飾品,來獲取滿足感的和自豪感。
可很多消費者本身放擔不起高昂的價格,但他們還是渴望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於是想到了購買假貨這種方式。
通過佩戴看似名牌的假貨,他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得短暫的自我滿足。
不過這種行爲恰恰說明他們看不清自己的身份,只想追求表面的光鮮,卻忽視了真實自我和內在價值的培養。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部分假貨本身就存在問題,不僅僅是質量,有些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在製作一些名牌包包時,不法商家會使用非常劣質的材料,然後用一些特殊的工藝方式,完成包包的製作。
包包外觀看着是沒問題,但它有可能散發一些奇怪的刺鼻性氣味,對人體造成傷害,那些劣質的皮包材料接觸人體皮膚,或許也是有害的。
雖然假貨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渴望奢飾品卻有承擔不起高昂價格的羣體,但它也增加了人們的攀比心理。
當然,假貨也侵蝕了正品市場的利潤空間,還可能損害消費者的信任,會對品牌形象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只有當每個人都能認識到假貨背後的危害時,才能從根本上削減假貨市場上的滋生,讓我們共同努力、抵制假貨,爲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