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老屋卸妝活化舊木屋 木構夜燈氣氛滿分:甩開違和與補釘

嘉義公明木造老屋再造搭配夜晚燈光令人驚豔。(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今年度首次編列預算,以公開徵選方式爲嘉義市街屋立面作有效改善,移除木構建築破損廢棄的附掛物,重現建築原貌,相關費用由市府全額支應。第一案率先完工的交趾陶藝師林添故居(公明路安全帽店),卸妝整修後「甩開違和與補釘」再現樸實質感,「素顏」的木構造配合夜間燈光,爲公明路東門圓環再添濃濃木都氣氛

▲嘉義市老屋活化。(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市長黃敏惠表示,1930年代嘉義市有1/10的人口依賴木業謀生,當時的嘉義市有「木材城市」的稱號。爲了恢復過去木業的榮光,市府從「救老屋」開始,從103年推動「舊屋力」補助計劃,逐漸喚醒市民注意身旁毀壞的老木屋,進而吸引年輕人進駐去修繕它、運用它,目前市區裡已經有許多老舊木屋,經過年輕人進駐修繕經營後展現新的生命。

黃敏惠說,接着文化局在今年首次執行「老屋卸妝」計劃,要幫老木屋卸除不該存在它立面的材料附着物,也幫市容做調整,卸妝後的老屋重現原本的美,讓人驚豔。木都是一項文化工程,透過文化滲透力,焦點放在人、產業和都市上,市府努力把基本條件、環境架構好,自然就能產生的木文化的擴散效益。

文化局長盧怡君表示,老屋立面因爲年久失修或不當修補、增建,造成建築立面佈滿各式各樣的補釘,甚至因爲缺乏工匠、材料取得不易,屋主直接用鐵皮封住立面,嚴重影響市容觀瞻建築維護。因此這次「老屋卸妝」的修繕重點放在恢復原立面材質和原貌,重現老屋美麗素顏,同時兼顧屋主使用的歷史記憶。

盧怡君表示,建築是街景的重要成分,美麗的老屋再現,會爲整個街頭帶來迷人氛圍,整條街都有氣質了起來,因此今年補助案特別選擇轉角街角連棟建築、歷史景點觀光亮點,讓卸妝老屋的美更容易被看見。

計劃主持人陳正哲說,老屋卸妝說來容易,執行難度非常高。首先,每間老屋狀況與問題都是獨特的;再者老屋上的附加物多是累積三五十年以上,爲了便利生活所添加的不同年代設備與物件,例如「管線」,一間老屋內有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年代的管線,光是眼睛看得見的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水管瓦斯等,要把管線「美觀的重整起來」並且保證生活便利、線路通暢,就是非常費工的活。

還有老屋卸妝不能只管牆面,招牌、雨棚也得納入,不僅需要重新設計、配色,更可能需要移位;更重要的,招牌雨棚的高度位置大小,要符合與原本鄰居、店面住家的長久默契,不僅要幫老屋變美,更要爲屋主兼顧人情處事的體貼。因此老屋卸妝不單單是工程,而是把美的概念透過不斷的溝通,送入了老屋與屋主的生活中。

雖然修繕難度極高,文化局說,只要屋主可配合,會盡全力讓老屋原來的立面呈現出來,修繕工班也尋找參加文化局木匠人才培育班結業學員參與,透過卸妝計劃來開發木匠人力與木質材料的市場需求。

文化局表示,今年審查通過的案子,公明路交趾陶藝師林添木故居已經完成老屋卸妝,蘭井街陽春中藥房三連棟正在進行工程中。此外還包括勝安堂百草鋪、光華街與忠孝路口的二樓木造百年老建築、花磚博物館與北榮街民宅等案,預計在今年底前可以全數完工。

文化局表示,由於是第一年執行老屋立面改善計劃,大多數擁有老建築市民仍在觀望,希望透過逐年執行舊屋力補助計劃和老屋卸妝計劃,推動歷史老屋保存活化運動,從單棟立面到街區環境市容改善,以推動木都城市品牌,爲嘉義市打造木都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