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壇首富又栽了,瞞天過海騰挪18億,證監會送來特別問候

真是“罪”多不壓身啊,短短5個月的時間內,上市公司卓郎智能實控人潘雪平已經兩次收到來自證監會的特別問候了。

雖然兩次問候的金額都不大,罰款加在一起也才240萬,但高頻率代表了問題多,這背後其實映射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上市公司的信用在缺失。

有統計數據顯示,光是2023年上半年,證監會發出的處罰決定書就有143份,平均每個星期5.5份,相當於證監會每個工作日都要發出一份處罰書。

而從被立案的上市公司數量來看,2023年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70家公司被立案調查,這個數字將近是2022年全年的2倍。

說明了什麼呢?

A股就像一塊海綿,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爲就像海綿裡面的水,擠壓力度越大,擠出的水也就越多。

當然,好的一面是,我們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大,像卓郎智能這樣短時間內梅開二度的公司,就是證監會高壓監管、擠壓海綿的成果。

卓郎智能是生產銷售紡織機械的,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國內市場銷售額佔比還不到25%,按理說,這種以創外匯爲主的企業,我們是應該多多支持和鼓勵的。

但現實是,很多光鮮的外表下,往往隱藏着讓人遺憾的一面。

卓郎智能是借殼上市的,2017年借的新疆城建的殼,新公司上市“三把火”,借殼後的2017、2018、2019三年,卓郎智能業績相當亮眼,股價也跟着起飛。

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實控人潘雪平以75億的身家上榜,作爲當年江蘇常州市金壇區唯一上榜的老闆,獲得了“金壇首富”的封號。

而這三年短暫的風光過後,就迎來了疫情,卓郎智能就像換了一家公司,連續虧了三年,到今年三季報,才勉強盈利4000多萬,算是緩過氣來了。

當然,經營是個市場行爲,咱們也管不着,但卓郎智能作爲一家A股上市公司,總得按照A股的規矩來吧。

最基本的一點,該讓投資者知道的事情,你不能瞞着吧,然而,就這一點,卓郎智能也要打折扣,近日證監會的處罰就是關於卓郎智能信披違規的。

處罰公告顯示,實控人潘雪平與上市公司卓郎智能之間連續三年都存在悄悄非法騰挪資金的行爲。

2019年,潘雪平從上市公司借了3個多億。

2020年,潘雪平借了6.1億給上市公司。

2021年,潘雪平又借了8.8億給上市公司。

本來吧,互相拆借資金也不是不允許,但作爲上市公司,你得事先公告啊,還得走相關的會議程序。

但潘雪平顯然是把兩邊當成了自己的左右兜了,掏過來,還回去,瞞天過海,就當沒發生一樣。

18億資金雖然都相互如數歸還了,但實際上,悄悄騰挪資金是在刻意隱瞞上市公司的關鍵信息。

上市公司把錢借出去,能不能及時收回,這是風險,而相反,上市公司從實控人那裡借錢,說明上市公司缺錢了,這是更大的風險。

故意不披露這些信息,就是刻意隱瞞公司風險,這對於什麼都不知道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嚴重影響了投資決策。

於是,再加上一條未披露關聯方應收賬款的違規,證監會給潘雪平合計開出了200萬的罰單,這力度,倒是比某些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還要大。

除了來回騰挪錢週轉,潘雪平還借用別人的賬戶炒自家公司的股票。

沒有規定說實控人不能買賣自家公司的股票,爲什麼要借用別人的賬戶呢,很顯然,不想讓人知道的事,一定另有隱情。

果然,潘雪平搞短線交易了,在6個月內買入賣出股票,賺了3000萬。

短線交易是對上市公司董高監及其家屬做的禁令,爲的是維護股市交易的公平性,潘雪平刻意用別人賬戶的做法,應該屬於情節嚴重的情形。

不過,只要認定爲短線交易,處罰的天花板也就定了,按照證券法,短線交易的最高處罰金額也就100萬,確實不足以震懾違法者。

潘雪平兩項違規合計被罰了40萬,其中,借用他人賬戶買賣公司股票罰款30萬,短線交易罰款10萬。

至於那3000萬短線交易的差價收益,處罰書裡沒有提及處理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幾天前圓通速遞副總裁因短線交易也被證監會處罰了,收益上交上市公司,個人除了被罰款還被交易所公開譴責,最後只得辭職。

相比之下,潘雪平5個月前的處罰似乎是要輕得多。

股神巴菲特曾經在1965年買過一家紡織公司,結果拿了20年後,被迫清算關廠,這也被稱爲巴菲特個人最糟糕的投資。

如今,6萬多股民持有卓郎智能,說明他們堅信卓郎智能不會成爲自己人生中最糟糕的投資。

潘總,你可不能再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