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空降兵爲什麼被稱爲“戰略拳頭”

2020年8月,某高原,空降兵重型裝備從運-20飛機上呼嘯而下。夏澎 攝

9月17日,是空軍空降兵成立70週年紀念日。70年前的今天,空降兵第一支作戰部隊——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河南開封召開成立大會,人民解放軍從此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隊。

70年來,一代又一代空降兵官兵銳意進取、艱苦奮鬥,將一支單一兵種的作戰旅,發展成爲融多個兵種於一體的合成作戰集團,在作戰戰備和搶險救災行動中奮勇前行、屢建奇功,爲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出了重要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用全球化視野審視世界空降兵的發展,回望走過的路,我們對空軍空降兵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寄予厚望。

戰役力量戰略力量

空降作戰誕生於一戰,德國、法國等國多次在敵後傘降單兵遂行破襲和偵察任務。在二戰中,空降作戰以井噴之勢快速發展,涌現出了德軍空降挪威、盟軍空降諾曼底、盟軍空降阿納姆等經典戰例,對戰爭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戰結束後,空降兵力量建設運用進入重大變革發展期。二戰前,世界上僅有蘇聯等十幾個國家組建空降兵。戰後,世界各國紛紛組建空降部隊,數量超過80個。二戰時,空降兵作戰的目的是打贏戰爭。戰後,作戰目的拓展到塑造態勢、控制危機、打贏戰爭和國家救援,具備了直接服務國家政策的戰略功能

這一變革的核心,是空降兵由通過奪控縱深要地制勝全局的戰役突擊力量,升格爲通過奪控遠域要地拓展國家戰略空間的戰略拓疆力量。

從縱深控要到跨域施能

空降兵是經由空中快速機動兵力火力,直達控制戰略戰役關鍵地域基本力量,它兼具空中力量和平面力量雙重優長,亦空亦陸,倚空制陸,是天然的跨域作戰力量。其本質,是跨域制陸力量,通過以高制陸、以遠制陸、以快制陸、以深制陸,達成戰役戰略目的。歷經百餘年發展,已從戰役縱深控要的作戰力量發展成爲投送國家力量和意志的重要工具。

總結歷史可以看出,當今時代,空降兵的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戰略塑局。當國家利益空間面臨危機時,空降兵通過遠程直達方式快速進入衝突地域,可迅速、有效處置衝突事態,遏制、壓制、挫敗對手敵對企圖,維護國家利益。

二是戰役造勢。在聯合作戰中,空降兵通過戰役縱深機動作戰,奪控戰役樞紐地域,割裂敵軍佈勢,實施快速機動打擊,構建決定性交戰態勢,加快戰役進程。

三是特種破襲。空降兵以戰場特種破襲爲又一重要作戰樣式,通過直達奪控或破毀戰略戰役支撐點,破擊敵作戰體系,達成“以點制面”戰略效果。

空降兵戰略價值的提升,源自“兩個不變”和“兩個變”,是國家利益、國際關係軍事技術、戰爭形態綜合作用的結果。

“兩個不變”:一是地緣的戰略價值不變。21世紀被稱爲“網絡時代”“海洋時代”“空天時代”,顯示出網絡空間、海洋空間、垂直空間的地緣價值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但必須看到,無論新興領域的地位作用如何提升,陸域作爲人類生存母體、國家利益基本載體、軍事活動基本平臺的價值都不會改變。空降兵的功能在於制陸,與國家安全需求高度契合,是滿足國家維護陸域安全的重要供給側。

二是戰爭制勝機理不變。人類戰爭形態演變到今天,已經進入信息化階段,並正向智能化演變。但無論軍事技術如何變革,以高打低、以快打慢、以遠打近、以深打淺,都是不變的制勝機理,也是貫穿一切軍事革命的中軸線。空降兵的特質,正是高、快、遠、深,與制勝機理同樣高度契合,可形成時空非對稱優勢制勝對手,地位作用十分突出。

“兩個變”:一是全球化進程加速。當今世界,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國家間的關係日益緊密,國家間利益高度交疊。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利益全球化,維護國家利益,必須建立全球視野,強化全球化經略。空降兵具有遠程直達的特殊功能,是在全球範圍內維護國家利益、拓展國家安全空間的重要手段。二戰後,空降兵快速增值,根源正在於此。未來空降兵的發展動力,也來源於此。

二是軍事革命加速。當前,信息化戰爭開始向智能化戰爭過渡,作戰樣式呈現出向跨域分佈式作戰轉變的新趨向。空降兵作戰,生而具有跨域施能、靈活機動的特點,與跨域分佈式作戰存在高度的親緣性,因此,其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從戰役制勝到“戰略拳頭

70年來,空降兵的建設運用,始終緊貼使命任務發展,始終緊盯威脅挑戰變化,始終緊跟世界空降兵變革前沿,踩着國家發展強盛、軍隊建設改革的節拍,步步成長壯大。

當今時代,國家安全形勢趨向複雜多變,軍事領域強勢啓動智能化變革,這一切,對空降兵建設運用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放眼未來,空降兵建設可以把握四個趨向,加速轉型,實現新的跨越升級。

一是遠程直達。70年來,空降兵部隊運用方向逐漸向全疆域拓展、職能作用逐漸向多樣化任務擴大。

70年間,空降兵官兵的訓練足跡,北上長白山,南下四川、廣西、南海,東至東南沿海,西進青海、西藏,覆蓋全部國土,具備了全方位、全天候空降作戰的能力

進入21世紀以後,空降兵部隊還逐步邁出“走出去”的步伐。2005年,在山東首次參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2007年8月,更是飛出國門,在俄羅斯參加“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將視野和能力,推延到國土之外。

未來,在國家發展新進程中,各種風險挑戰不可避免,迫切需要空降兵發揮兵種優長,加快“戰略拳頭”的建設發展。

二是體系集成。與外軍空降兵一樣,空降兵部隊組建以後較長時間,力量形態一直是“一人一槍一傘”的輕裝模式,兵種單一,地面火力和機動力嚴重不足。上世紀90年代,隨着我軍中大型運輸機、直升機和空降技術的快速發展,空降兵部隊跟上了世界空降兵“多手降”和“重拳打”的變革步伐,裝備了直升機、空降步戰車、空降型中大口徑火炮,實現了重裝空投,開發了多級指揮信息系統,重裝化、合成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搭起了新型空降兵的基本框架。

未來,當緊跟軍事變革前沿,深化各作戰要素和保障要素建設,建強指揮信息樞紐,強化與全軍聯合作戰體系的交聯,奮力打造要素齊備、結構完整、模塊靈變、內外融合的新質空降作戰體系,大幅度提升快速響應能力、全疆域機動能力、地面火力突擊能力和地面快速機動能力。

三是無人智能。智能化軍事變革打造的跨域分佈式作戰,與靈活機動的空降作戰親緣關係深厚,爲空降兵建設發展開闢了廣闊的新空間。空降兵部隊建設,會瞄準未來,緊緊抓住機遇,前瞻啓動智能化探索。探索力量要素無人化、作戰編組羣族化、指揮控制智能化,以便牢牢掌握戰場主動權。

四是品牌揚威。大國軍隊遂行遠程機動作戰,通常首用空降兵、重用空降兵。其原因,是這些國家均有聲名顯赫的空降部隊,影響遠播世界。委以重用一方面是利用“王牌部隊”的威名鎮懾對手,另一方面也是利用重大任務繼續磨礪尖刀,保持和擴大“王牌部隊”聲威。

我空軍空降兵部隊誕生於新中國成立之初,首批官兵全部爲剛剛經歷過戰火考驗陸軍精英。1961年加入空降兵的陸軍第15軍,更是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隊,在上甘嶺戰役中,擔當主力立下大功,涌現出黃繼光、邱少雲等13491名英模人物和“上甘嶺特功八連”“黃繼光連”等英雄團隊,鑄就了“聽黨指揮、英勇頑強、艱苦奮鬥、團結友愛、嚴守紀律”的上甘嶺精神。

在70年發展歷程中,這支注滿人民軍隊英雄血脈的部隊,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刻苦訓練,高水平戰備,在國家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時,一次次向險而行、向險而跳,在血與火的考驗面前屢建奇功,樹立起“神勇天兵”的威猛形象。

着眼未來,空軍空降兵部隊會進一步在多樣化任務實踐中繼續鍛造不屈的戰魂,到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國家力量,代言國家意志。(空軍指揮學院 王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