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練就基層防災減災硬功夫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多地反覆遭受強降雨衝擊,長江等流域防洪峰、防決堤、排內澇壓力不減。在防汛最吃緊、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發出“堅決打贏防汛抗洪救災這場硬仗”的行動號令,並要求“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不斷提高全社會綜合減災能力”。

作爲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基層是應對處置突發災害的“第一道防線”,擔負的責任重大。如果能在基層實現對災害的早發現、早預警,就能爲早處置、早救援贏得有利條件和寶貴時間,最大限度減少傷亡與損失。練就基層防災減災“硬功夫”,是提高全社會綜合減災能力的關鍵。

面對風雨來襲的考驗,各相關地區基層一線調動多方力量,同災情較量、與時間賽跑。繪製“防汛一張圖”、發放“防汛明白卡”,戰洪峰、護堤壩,轉移受災羣衆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防、減、救全鏈條發力,構築起一道道守護家園的安全防線。當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要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防護水平,健全基層應急組織,增強公衆災害防範和自救互救技能,把風險隱患阻斷在源頭、消除在萌芽。

提升設施防護水平是基礎。會議明確要求,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補齊病險水庫、中小河流堤防、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和農田排澇短板,對此要抓好落實。在強化硬件設施的同時,也要善用軟件技術科學防災。比如,用好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把普查數據接入應急指揮平臺。一旦發生險情,立即調取當地人口密度、應急避難場所、物資儲備等信息,快速形成搶險救援方案。

完善基層應急組織是保障。這次汛期,不少地區之所以能快速發現險情,靠的是災害信息員及時“吹哨”。目前我國已構建覆蓋全國的五級災害信息員體系,應定期開展針對性培訓,發揮好這100多萬名“第一現場哨兵”的作用。還要注重吸納轄區內各類社會力量,如科研組織、行業協會、企業等,打造響應及時、專羣結合的應急管理隊伍,提高隱患排查、應急救援、志願服務的專業性。

增強公衆防災能力是關鍵。基層防災是一項社會工程,全民參與才能築牢防線。提高羣衆的風險意識和參與率,需要各地定期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定期組織貼近實戰、場景多樣的應急演練。只有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防災減災救災氛圍,變“要我安全”爲“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才能在災害來臨時迅速應對、自救互救。

防汛抗洪救災,關乎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關乎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必須以萬全之策確保萬無一失。從每一個人、每一支隊伍、每一項工程着手,從抵禦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匯聚起共守家園的巨大力量,築牢基層防災減災的“銅牆鐵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