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華爲就「吞毒丸」?德媒曝中歐談判的拉鋸戰
歷經近7年談判,歐盟與中國去年12月30日宣佈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自歐盟執委會網站)
德新社1月11日獲得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在《中歐投資協定》(CAI)談判期間,中國方面一度想引入相關條款,以保護華爲在歐洲市場不受排擠。但是歐盟談判代表回絕了該條款。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德新社獲取一份日期爲2020年12月11日的《中歐投資協定》草案,其中有一段被印上了刪除線的章節寫道:針對那些透過立法或行政手段阻止或肆意歧視中國通信企業的國家,中方有權拒絕其投資者享有中國通信業市場部分開放的利益。
這一爭議條款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企業,但是其明顯針對現今歐洲多國圍繞華爲5G設備的爭議。德新社駐北京記者站對德國之聲解釋說,這一爭議條款出現在草案文本中,卻又被打上了刪除線,說明中方談判代表在試圖加入此條款後,又遭到了歐盟方面的回絕。「如果這一條款在後續談判中會進一步討論,他們會把相關段落用不同顏色標註,而不是印上代表『回絕並不再討論』的刪除線。」
內部草案文件顯示,爭議內容出現在「歐洲企業可持有網路數據運算中心50%股權」段落的下方,「享有中國通信業市場部分開放的利益」指的就是這一市場準入權。該權益意味着歐洲企業可以進軍中國方興未艾的雲端運算市場。
2019年以來,瑞典、波蘭等若干個歐盟成員國表示,將逐步把華爲設備排除出本國的通信網路。德國等國雖然沒有直接禁用華爲,但是也在醞釀提高安全審覈門檻等間接的措施。中方談判代表試圖加入的條款,明顯旨在懲罰或嚇阻那些想要禁用華爲的國家。
儘管歐中雙方已經在12月30日宣佈《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但是還需要各成員國、歐洲議會的批准方可正式簽署生效。分析人士預計,這些流程至少將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之時。根據歐盟執委會的說法,協議正式簽署後兩年內,歐中雙方還要完成投資保護問題的談判。德國之聲說,這意味着,圍繞能否將華爲問題與市場準入相掛鉤的爭議,在2024年前都有可能繼續發酵。
香港《南華早報》也注意到了草案中被刪除的這一條款。該報援引法國貿易政策專家法布里(Elvire Fabry)的觀點指出,歐盟方面除了堅定回絕這一條款,別無他選,「否則各成員國就會更有理由反對簽署《中歐投資協定》。」曾多次參與歐中對談的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署長儒安讓(Herve Jouanjean)則對《南華早報》表示,這是典型的中國談判施壓策略:「直到最後一刻,中方一直咄咄逼人地脅迫所有人,一直到最後一分鐘纔會放棄這種做法。對於歐盟執委會而言,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歐盟執委會拒絕了媒體的置評請求,表示不對沒有正式公佈的內部文件進行評論。歐盟方面只是再次強調中國方面承諾向歐洲企業開放電信增值服務市場,其中包括雲端運算業務。
目前,歐中雙方都還沒有公開完成談判的草案最終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