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換疫苗 恐引發「紅眼效應」
全世界的汽車工業在21世紀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競爭時代,這會是全球新、舊汽車製造廠重新開跑的新紀元。其成與敗取決於兩個關鍵技術:一是能源,另一則是AI晶片。
首先就能源來說,不論是就環保、綠能或是效率,電動車定然會是21世紀的主流。未來的電動車,到底是要以「氫」爲主的燃料電池,抑或是以充電(抽換)電池爲能源選項,尚未可知。然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好的技術,在未來未必是最通用的技術,但它卻連帶地聯繫到汽車產業下一個重頭戲:AI時代下的晶片。
當前的汽車已帶進愈來愈多的AI智能,須藉重高智能晶片來完成。此外,未來無人車發展對晶片的要求,不論就其安全性、全球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及須支持近20年使用期限的要求等,都必將與汽車高階晶片的製作有關,此外,不同廠牌間的差異性及市場定位上的不同,也更加大其對ASICs晶片的需求。
目前世界車用晶片的主要供應商爲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及恩智浦等。近日因季節性因素或疫情,相關電子產品大幅需求出現,讓車用晶片嚴重存貨不足,而致許多汽車工廠面臨停工等待晶片的情形。現今的情況是:不論美國、德國或中國的汽車廠都同樣面臨此一困局,必須即刻解決。
爲此,我們看到德國經濟部長來函,請我經濟部協調處理。而美國商務部的官員也將與我經濟部及臺積電代表開視訊會議,而其目的,無非是希望我國能優先供應晶片給美國車廠使用。
在目前僧多粥少的緊張情況下,車用晶片短缺應是短期現象,若我國晶片廠在調節產能,同時與原晶片契約商能取得諒解下,或可以解決。然此一現象很可能隨着上述未來汽車工業發展及競爭下,成爲一個長期現象,因此,汽車晶片的需求也必將居高不下,更有甚者,會是愈高階的晶片將愈搶手,如此一來,定會帶給我國晶片製造業者很大的商機,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大的壓力。如何同時滿足各個不同產業、不同汽車廠的要求及各國政府的強大壓力,定會是個頭痛的問題。
在此一情況下,對原來已產能滿載的晶片業者來說,其收益不必然會增加許多,但在窮於應付各方壓力下,卻很可能會「順了姑意而逆了嫂意」。
對於當前情況,我們應抱持「居高思危」的心態。畢竟,位居晶片生產上的「獨佔者」而言,這必會引發貿易上及國際間的「紅眼效應」,爲此,強國間要求易地設廠、分享技術的呼聲必將會愈高,甚而,其他貿易報復或抵制手段而竟殃及其他產業,或都有可能。
畢竟,臺灣既不是大國,也不是強國,我們現若因「懷璧其罪」,那就更談不上能因此拿翹地要求以政府對等談判的方式,爭取以「晶片換疫苗」了。(作者爲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APIAA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