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翔離世 影評風範永流傳
影評人、翻譯家景翔,溫暖熱情的文字,陪伴無數影迷度過寶貴青春。(本報資料照片)
景翔大事紀
影評人、翻譯家景翔於4月13日離世,享壽79歲。景翔是文壇、譯界的大師級譯者,譯筆優美,更長期扮演影評人角色,陪伴許多影迷度過青春歲月,他亦曾任職《中國時報》,堅守新聞崗位。過世消息傳出,媒體、文壇、影壇人士紛紛追思。家屬請親友代於臉書表示,因疫情的關係,決定不發訃聞,也不舉行公祭儀式。
作品百餘本 品質好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景翔生平的文學和推理小說譯作百餘本,翻譯量大,品質又好,對臺灣翻譯文學貢獻居功厥偉,加上他以影評開啓大衆對電影的理解,「我們社會需要這樣的文化人。很多從事翻譯、引介工作的人,光環常被原作者掩蓋,但在社會的文化變動過程中,我們需要像景翔這樣長期累積的人,留下踏實的痕跡。」
時報出版副總編輯嘉世強回憶,雖然電影圈都尊稱他「景翔老師」,他卻沒有架子,聊起電影如沐春風,只要是好電影,無論商業片、獨立製片都會看,「跟一般影評人不同,他對於電影好壞有自己的定見,但不會語出驚人。他建立一種談電影的風範,不是談高深的學術理論或派別,卻言之有物,深入淺出,帶着讀者觀衆一起欣賞電影。」
樂觀又孝順 不尖銳
景翔本名華景疆,1941年生於江西,畢業於臺北工專土木科,曾任《中國時報》影劇版主編、《時報週刊》總編輯。他自小閱讀文學,學生時期就因爲愛讀英文小說,着手翻譯投稿,當兵時開始寫影評,曾譯《梭羅日記》、《英倫情人》、《中性》等文學名著以及《當哈利碰上莎莉》等經典電影。
景翔1970、80年代在《中國時報》撰寫電影專欄「一部電影大家看」,以及主持華視《閃亮電影院》映後影評,口條好、風采佳。他自認寫影評較少尖銳批判,因爲沒學過電影,也沒有實務經驗,一切從感覺出發,「就跟大部分觀衆一樣。」
曾與景翔共事的作家季季表示,對景翔最深的回憶,就是他總是笑咪咪的,非常樂觀,「他頭髮有點卷,個子滿高,又不胖,長得滿帥,講話非常好聽,聲音清亮。」偶爾在辦公室遇見時,會向同事們推薦好看的電影。他也是一位孝子,「每天六點一定從報社坐計程車回家,陪父母吃飯,再回公司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