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配置堆砌,歐尚Z6憑藉“以用戶爲主導”理念成爲“卷王”
近兩年“內卷”成爲了流行詞,學習“卷”,工作“卷”,連結婚帶娃都在“卷”,似乎不管在哪個領域,“內卷”都是一個貶義詞。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將目光看向消費領域,“內卷”的結果往往是我們喜聞樂見的。行業的高度競爭,必然會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受益的也必然是消費者。
汽車行業尤其如此,各家企業都在着力提升產品實力,旨在成爲消費者心中的“卷王”。而筆者以爲,在緊湊型SUV市場的“卷王之爭”中,歐尚Z6應該有一席之地,因爲它的“卷”不是無意義的配置堆砌,而是相較競品更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關注傳統需求——性能和油耗的兼顧
歐尚Z6對於用戶需求的滿足,首先體現在“三大件”方面。對於15萬級SUV市場的目標消費者而言,他們中的多數想要的是一輛動力不錯、油耗不錯、駕乘質感不錯的產品,核心訴求是“全面”而非“拔尖”。但這樣的需求是預算有限的結果,並不意味着消費者不想要一輛更快、更省、更好開的產品。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歐尚Z6將“三大件”的競爭“內卷”至了“拔尖”的範疇。
以筆者此次體驗的1.5T車型爲例,它在動力性、燃油經濟性、駕乘質感三大方面均展現出了同級頂尖的實力。歐尚Z6 1.5T車型搭載的是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藍鯨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器,發動機額定功率爲138kW,峰值扭矩爲300N·m。作爲對比,哈弗H6(參數丨圖片)的參數爲135kW、275N·m,博越L的參數爲133kW、290N·m,相較之下歐尚Z6是具備一定優勢的。從實際表現來看,歐尚Z6 1.5T車型的實測零百加速時間爲7.81秒,而該級別車型的加速成績幾乎都在8秒開外。由此可見,歐尚Z6的動力性能的確更加優秀。
與此同時,由於發動機的熱效率和變速器的傳動效率足夠高(分別爲40%、96%),歐尚Z6在擁有強勁動力的同時,也具備出色的燃油經濟性。數據顯示,在WLTC工況下,歐尚Z6的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爲6.5L,要優於哈弗H6的7.13L和博越L的6.8L。也就是說,歐尚Z6在動力更強的情況之下,油耗還更低,在動力系統領域實現了對對手的全面超越。
從開起來的感受來看,歐尚Z6的主基調是舒適,能夠過濾掉那些不舒服的顛簸,底盤質感是相對柔和且富有韌勁兒的。在此基礎之上,工程師也賦予了歐尚Z6一定的運動感,主要表現爲車輛的支撐性和整體感較強,再加上新車還十分下本地用上了20寸米其林輪胎,過彎時信心很足,高速行駛時也足夠穩健。這樣的動態表現既能夠讓駕駛者感受到“好開”,也不會影響到乘坐舒適性,符合多數人的需求。
解決用車痛點——全場景的智慧體驗
除了“三大件”之外,“智能化”也是汽車行業的“必爭之地”。雖然目前的汽車產品配備了很多智能配置,但實際的體驗感並不好,導致消費者的使用滿意度不高,智能需求遲遲得不到滿足。而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歐尚Z6從用戶角度出發,基於三智合一的超級電子電氣架構技術、UCD人機交互技術,爲用戶帶去了全場景的智慧體驗。
智能座艙方面,歐尚Z6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車機系統更加流暢。在8核芯片、2GHz計算頻率、60Hz屏幕刷新率的加持下,歐尚Z6的OnStyle5.1智能車載系統實現了1秒開機聯網、1秒人臉識別、2秒導航。與此同時,語音交互和功能響應也更流暢,語音指令的執行最快僅1秒,功能響應速度最快僅0.5秒,幾乎做到了“即時響應”。
二是人車交互形式全面革新。目前業內主流的人車交互方式是語音交互,少數高級別車型會配備手勢交互。歐尚Z6不僅具備這兩項功能,而且還配備了燈語交互、內外雙攝人臉識別、眼神喚醒和車外語音交互。在實際的用車場景中體現爲,上車前車輛自動亮起迎賓燈光,並使用語音打招呼;上車時“刷臉”即可解鎖,進入車內再次人臉識別,座椅、空調則會調整至預設狀態;行駛時如果需要喚醒車機,只需看一眼攝像頭即可;手拿物品不方便開尾門,說出“Z6,打開背門”的指令,尾門就能自動開啓。簡而言之,歐尚Z6的交互系統已經從“被動”進化爲了“主動”,從車內擴展至了車外,便利度非常高。
三是娛樂功能更加豐富。YYDS數字孿生形象可以復刻人臉和聲音,讓人車交互更加溫暖、親近;車載KTV支持無麥使用,並且前後排都能唱;歐尚健身則進一步拓展了車輛功能,滿足了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智能駕駛方面,歐尚Z6的表現同樣可以用“主動”來形容。一方面,DMS3.0駕駛狀態監測系統會實時關注駕駛者的狀態,如果駕駛者出現了閉眼、抽菸、喝水等不注視前方的情況,它會主動提醒並與駕駛者互動,儘可能地降低行駛風險;另一方面,全語音代客泊車系統實現了基於固定車位的自主停車和召喚接駕。舉個例子,當你下班回家時,只需要將車開到電梯口,下車後通過APP就可以控制車輛自主停車;當你出門時,同樣可以通過APP召喚車輛到電梯口接駕。這樣的智能體驗,是傳統的自動泊車無法比擬的。
歐尚Z6最值得其他車企學習的地方在於,它沒有選擇打折促銷、配置堆砌這種簡單的競爭策略,而是通過對需求的洞察,對技術的深耕,爲用戶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從而收穫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由此可見,“內卷”也是一個技術活,要想“卷”贏對手,得靠實力,更靠“以用戶爲中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