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着這輛十幾萬的二手車 他帶隊殺進歐冠決賽了!
45次觸球,4次殺入對方禁區;創造潛在得分機會3次,有效攔截4次;高空球爭搶成功率100%,一對一成功率100%......這樣的坎特,充滿了魔力(英國《衛報》語)。
如果將戰勝皇馬的這支切爾西比喻成一座魔法學校,那麼坎特就是那個僞裝成清潔工的幻術天才。他最大的魔法在於,明明有滔天之能而不自知,卻偏偏甘心爲哈利·波特們提供施展咒語的機會。
今天大部分的英國報紙,都給坎特送上了溢美之詞,一如切爾西球迷在他駕車離開球場時,爲他高唱讚歌。但法國人幾乎和“球星”二字沒有任何關係:大部分英格蘭記者沒有親耳聽到過他本人的聲音。因爲坎特從不做專訪,甚至在場下和更衣室裡也不怎麼說話。但從過往的孔蒂到如今的圖赫爾,都一致認同坎特是切爾西的“沉默領袖”。
MVP!坎特駕車離開球場 被切爾西球迷包圍(來源:本站體育)
他從不去夜店,每天都是家和訓練場兩點一線;他不熱衷於拋頭露面,甚至連廣告代言都沒有,所以人們對他私生活的瞭解,少之又少。他很簡單,總是遵循着一種被英國媒體人戲稱爲“保羅·斯科爾斯式的職業模式”——即認真訓練,比賽驚豔,繼而回家隱身,儘可能不參與任何雜務。換句話說,他是職業楷模。
在這個頂級球星熱衷標榜自我的年代,球迷們似乎習慣了球星們以收集豪車,並將其排成隊列爲傲。但坎特至今仍開着一輛2萬英鎊的二手Mini Cooper。放眼全英超,可能再也找不到一個開車品味比他更樸實的球員了。
順便提一句,這輛Mini已伴隨了他在英格蘭的整個6年時光。故事還要從2015年夏天說起。
當時,24歲的坎特還是個沒見過世面的法國小矮個。前往萊斯特城報道的第一天,工作人員誤以爲他是前來試訓的青年球員,安排他和一羣身材普遍高他一頭的學徒們進行熱身。眼看熱身完畢,訓練賽即將開打,此時俱樂部轉會主管史蒂夫·沃爾什匆匆趕到,立刻讓教練吹停了比賽。他示意讓坎特跟自己走,法國小子這才恍然大悟,半晌才憋出幾個支離破碎的英語單詞:難怪他們水平這麼差。
沃爾什摟着坎特的肩膀,不禁笑了出來。坎特坦言,他自己在加盟球隊前根本不知道萊斯特原來還有一支足球隊——橄欖球是這座城市的傳統標誌。同講法語的馬赫雷斯將這段話翻譯給隊友們聽,球隊頓時喜歡上了這名誠實得有些可笑的法國中場。
故事的高潮此時纔開始。訓練結束完畢,隊友們紛紛掏出豪車鑰匙準備離開。突然有人問坎特:你車停在哪兒?法國人脫口而出:我沒車,我是跑着來的。隊友先是一愣,隨即拍拍他肩膀:英式幽默學得挺快。
誰料坎特一臉嚴肅,示意自己並沒開玩笑:“我可以每天跑步來訓練。”第二天,“跑着來訓練”的段子傳到了俱樂部管理層耳邊。訓練課結束後,他們特意將坎特叫到了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告訴他:恩戈洛,英超不流行跑步去訓練。我們建議你還是買輛車吧。
這纔有瞭如今的這輛低配版Mini。
過去近十年,“全攻全守”被普遍視爲行業標準。這套看似解放個人的戰術,實際上對球隊整體有些嚴苛的約束。全攻全守要求球員個人在攻防兩端同時履行高強度職責,其目的是爲球隊整體戰術服務。
巴塞羅那巔峰時期的短傳滲透,實際是在本方球門前六十米把握控球權,繼而讓進攻球員在對方球門前三十米區域施展個人意志的穿插跑位。在進入前三十米區域前,所有球員都必須遵守嚴格的戰術跑位,尤其是拖後中場。在這套嚴格的戰術紀律中,真正出彩的是位置更靠近對方球門的進攻型球員——因爲他們在攻、防、傳的快速切換,更容易被攝像機捕捉到。而拖後中場,則在整場比賽都做着同樣的工作——維持球隊攻守平衡。
早在孔蒂時期,坎特就已經從防守型後腰的位置上解放出來——將坎特固定在後腰位置,屬於資源浪費。意大利人超前地意識到,快速而富有攻擊性的高位壓迫打法,纔是大勢所趨。如今即便是讓後衛球員安分守己地留守後場(穆里尼奧,說的就是你),也被視作技戰術落伍的表現。提前切爾西一天進入本賽季歐冠決賽的曼城,用實際成功證明:後衛不僅可以當後腰,必要時還能充當前腰。
儘管自詡世界第一聯賽,但英超其實在戰術層面從未真正接受過“全攻全守”的洗禮——直到兩年前,利物浦的突然崛起。順便提一句,切爾西解僱蘭帕德、簽約圖赫爾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趕上這一波以德國教練爲代表的的gegenpressing浪潮。
英國人骨子裡的鬥牛犬精神,體現在英超賽場上就是兇狠的拼搶和不知疲倦的高速奔跑。許多年來,英格蘭賽場上從未出現過一個真正的現代化攔截型中場——直到坎特出現:他既有歐洲大陸型後腰的進攻推進能力,又有着英國足球崇尚的拼搶和奔跑,同時滿足了戰術和精神的雙重需求。
說實話,如今坎特的競技價值被廣泛肯定,部分也得益於時代的進步。早在坎特之前,切爾西同樣短暫擁有過一位類似的球員——馬克萊萊。只是當時的足球審美,在馬克萊萊身後追得氣喘吁吁。
球迷們的審美變化,同時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了英國社會心理的轉變。在脫歐和歐洲民粹主義崛起又低落的過程中,英國老百姓們聽到最多的故事套路大致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無怨無悔的英國人從希特勒手中拯救了世界。之後他們過着幸福而傳統的生活——直至自己的國家被歐盟接管。
英國百姓喜聞樂見的脫歐故事中通常都會設定一個小作坊,默默無聞地鑽研着某項傳統的技藝,直到有一天,全能的商業工廠取代了作坊。小作坊就是普通英國百姓,而商業工廠就是歐盟。坎特的當選,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作坊的勝利。因爲坎特的絕活,就是幹好本職工作,在內卷時代做成了一名時代需要的匠人。
坎特並非那種30碼開外,遠程發炮、直取上角的怪獸;他也完全不具備C羅那般高超的技藝;你甚至不太能見到他帶球突破——對陣皇馬,他的一次突破成功贏得了全場掌聲,併成功促成了切爾西第二粒進球。他的價值在於專一,在於將攔截和上搶昇華爲藝術。
據說在圖赫爾正式降臨斯坦福橋前,他曾向切爾西CEO瑪利亞·格拉諾夫斯卡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坎特和切爾西的合同還有多少年?得到的答案是:還有兩年半。這才放心落了筆。
德國人當然知道,他的首要工作是激活高價購置的德國雙子星(哈弗茨和維爾納)——《衛報》評論員調侃說:要不是這兩位爺,切爾西今天本應該6比0輕鬆贏下比賽——但只有這個法國小矮個纔是促成自己大業的關鍵。事實證明,坎特的表現並沒有讓他失望。
(詹俊:坎特是目前的世界第一中場)
華麗辭藻,在坎特身上顯得有些違和。我看到過最符合坎特氣質的高度評價來自The Athletic英國記者團成員丹尼爾·泰勒。
2015年,在激烈的坎特爭奪戰中,切爾西最終以3200萬鎊笑到了最後。在這個價格嚴重膨脹的轉會市場中,切爾西做了一筆至今看來仍物超所值的精明買賣!